最有力的是語言,最無力的也是語言(2 / 2)

有力的語言和無力的語言概括而言,就是積極的語言和消極的語言,二者的力量遠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重要。我們每天多輸入一些正麵積極的語言,一兩天可能看不見效果,一兩年有可能效果也不會天翻地覆,但是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那麼美好的東西擋都擋不住。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經常輸入消極的語言,其力量也會很驚人的,而後果也不是我們可以預見的。隻不過我們有時候做事情經常會高估一兩年的成績,卻也往往會低估十年八年的成就,本末倒置。

明明同樣是語言,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關鍵就是要看使用人以何種態度、何種方式來對待。

我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情,都是經過大腦中樞發出的命令。而大腦中樞為何會對語言神經有這樣那樣的提示呢?究其原因,就在於人們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那就是一切從自我利益出發,但是語言的作用又要伴隨環境發揮出來。不同的環境,說出來的話有著不同的分量,影響也就不同了。

為什麼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會有會有不同的影響和力量?這裏是有奧秘的,這個奧秘就是我們的大腦。眾所周知,人的大腦分左右腦,右腦又稱潛意識腦,它是掌管語言的。之所以潛意識,是因為它沒有判斷力,就如同我們平時所說的每一句話,潛意識都不會判斷,隻會接受。當我們對自己說“我不行,我做不到”,潛意識就會接受這個信息,而且會讓我們的身體去行動。那麼,這一句話就是消極的語言,是無力的,所以,我們做事情就很難成功。相反地,當我們對自己說“我一定可以,我一定能做到”,潛意識也會接受這個信息,同時會向身體發出指令去行動,這樣我們就更有可能做成事情。因而很多人早晨出門前要對著鏡子說“加油,我一定可以,我一定能做到”,那麼這一天他或許都會很順利。

正是由於潛意識沒有判斷力,我們平時盡量不要用一些帶有否定性的詞彙,取而代之的是肯定性的詞彙。例如,我們以前做一件事情比較緊張,很多人會暗示自己“我不緊張”,但這個作用並不大,那是由於潛意識沒有判斷力,不會區分“不”和“是”,潛意識接受的信息就隻有緊張。所以,我們發現越暗示就會越緊張。這就表示,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用“我一定可以”來代替“我不緊張”。再比如,我們經常害怕一件事情發生,如我們騎自行車在路上,突然前麵有一塊大石頭,我們就會暗示自己“千萬別撞上”,這時往往撞上的幾率會很大,也是同樣的道理。以後,我們可以用“我一定可以躲過去”來代替“千萬別撞上”。

因而,是有力的語言還是無力的語言,最根本的還在於自己,我們既然知道他們的作用,就應該利用好,給自己更多的機會,讓自己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