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顆香珠(1 / 1)

十八顆香珠

如果我們一味地想得到什麼,卻不願意付出一點什麼,最後就什麼也得不到;隻有先付出,才能後獲得。

給你講一個18顆香珠的故事吧。香珠,就是用香木磨成的小珠子。這天,寧寧的媽媽拿出了家裏的18顆香珠,寧寧好奇,就找媽媽要了一顆。這樣,媽媽手裏還有17顆香珠。媽媽把這17顆香珠輕輕地擺在桌麵上。寧寧問:“媽媽,你擺香珠幹什麼?”媽媽說:“給你出一道數學題呀。”媽媽笑道。然後,媽媽吩咐寧寧把17顆香珠分成三份——爸爸一份,媽媽一份,他自己也留一份;要求是:寧寧的一份,應該是所有香珠的1br2,媽媽的一份,應該是所有香珠的1br3,而爸爸的一份,則應該是所有香珠的1br9;條件是:不能把香珠一分為二,也不能有多餘的。寧寧擺了半天,就是分不出來。他想,17不能被2、3和9整除呀,怎麼分也不可能成為媽媽要求的三份。他不斷地試驗,把香珠擺來擺去,累得滿頭是汗,也沒有達到目的。最後,他隻好認輸了,告訴媽媽:“對不起,媽媽,我實在分不出來。”

媽媽見狀,提醒說:“是啊,這樣分,實在分不出來。不過,你可以想一想,多少香珠才能分出來呢?”

寧寧想了想,又用一張紙進行演算,說:“媽媽,要是再加一顆香珠,就可以迎刃而解。”

媽媽笑了,意味深長地說:“是啊,要是我們有18顆香珠就好分了,對不對?”

寧寧是一個機靈的孩子,一聽這話,知道媽媽是在提醒自己。他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間,從抽屜裏拿出從媽媽那裏要來的那顆香珠,放到那17顆香珠中間。這樣,整個桌子上就有了18顆香珠。就這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解開難題後,寧寧又把自己那顆香珠拿了回去,鎖在自己的抽屜呢。

媽媽對寧寧說:“孩子,你該知道媽媽的用意吧?解開這道難題,你必須先舍得;如果你不舍得,你就不會解開這道難題。而當你解開這道難題後,你的香珠還是你的,你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對不對?”

寧寧點點頭:“對。”

媽媽繼續說:“其實,做人做事、與人相處也一樣,有舍才有得。人生是漫長的,也是未知的,就像一道難題,等著每一個人慢慢去解開。在解開這道人生難題時,我們也要記住,隨時都要舍得才行呢。”

爸爸考考你:

1.有一句話,叫“空手套白狼”,是說什麼也不拿就能把狼抓住,想想看,這樣做能達到目的嗎?

2.要得到什麼,就必須先付出點什麼,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這個道理呢?

啟智一點通:

先付出,才能後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