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主義
機會主義,也稱投機主義,指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的做法,突出的表現是不按規則辦事,視規則為腐儒之論,其最高追求是實現自己的目標,以結果來衡量一切,而不重視過程。
如果它有原則的話,那麼它的最高原則就是成王敗寇。機會主義也可指工人運動或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的違背馬克思主義根本原則的思潮、路線。它是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機會主義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右傾機會主義,另一種是“左”
傾機會主義。
價值
價值,泛指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可視為是能夠公正且適當反映商品、服務或金錢等值的總額。在經濟學中,價值是商品的一個重要性質,它代表該商品在交換中能夠交換得到其他商品的多少,價值通常通過貨幣來衡量,稱為價格。這種觀點中的價值,其實是交換價值的表現。
根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經濟學理論),物體的價值就是該物體在一個開放和競爭的交易市場中的價格,因此,價值主要取決於對於該物體的需求,而不是供給。
有些經濟學者經常把價值等同於價格,不論該交易市場競爭與否。而古典經濟學則認為價值和價格並不等同。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商品價值。馬克思還將價值分為使用價值(給予商品購買者的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交換的量)。
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亦稱“價值法則”,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其主要內容和客觀要求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按照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交換。在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中,要求價格符合於價值。
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量是商品價值的大小,通常是單位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是勞動產品,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因而它的價值量要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衡量。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若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
交換價值
交換價值指的是當一種產品在進行交換時,能換取到其他產品的價值。交換價值在馬克思的學說中,是物品借著一種明確的經濟關係才能夠產生出的價值,也就是說,經濟關係乃是交換價值的背景。交換價值隻有在一個產品進行交換時,特別是產品作為商品在經濟關係中出售及購買時,才具有意義。交換價值的根本屬性是產品的使用價值,但是交換價值在商品交易中根據雙方需求會發生較大的波動。例如,1升水在平時和旱季,其使用價值是一樣的,但是交換價值的變化卻很大。
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家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即產生負的經濟增長率)。
科學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是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而言的、關於社會主義的科學的理論體係、理論模型與實踐模式。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結晶。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邏輯思維形式,在批判曆代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揭示和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及當代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剩餘價值規律。馬克思的這兩個規律的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政治科學,或者說是一門政治學。
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為人所認識的,世界上隻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認識的事物。一切的唯物主義者都是可知論者,他們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徹底的唯心主義者也是可知論者,但他們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空想社會主義
空想社會主義又稱烏托邦社會主義,是產生於資本主義生產狀況和階級狀況尚未成熟時期的一種社會主義學說,是現代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之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識形態社會,並為之不懈努力奮鬥。這種學說最早見於16世紀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盛行於19世紀初期的西歐。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社會主義的理想社會應該建築在人類的理性和正義的基礎上,而這種社會至今還未出現,是由於人們不認識和不承認的緣故。他們覺得隻要有天才掌握了這種思想,並推廣開去,就能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社會。空想社會主義者反對資本主義,並認為資本主義的剝削製度是由於人類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錯誤,背棄了人類的本性而產生的。
勞動對象
勞動對象指勞動本身所對應的客體,比如耕作的土地、紡織的棉花等。包括兩大類:一是自然界的物質,即未經人類加工過的自然物,如礦藏;一是人類勞動加工過的,用作原材料的產品,如棉花、鋼鐵等。
勞動力
勞動力,即人的勞動能力,指蘊藏在人體中的腦力和體力的總和。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勞動力作用於生產資料的過程。離開勞動力,生產資料本身是不可能創造任何東西的。但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發揮作用,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或科學文化知識外,還必須具備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否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也是不能進行的。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勞動力和生產工具,作用於勞動對象,既可以創造出物質財富,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