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時間尚存爭議,正統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誌;另有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還有觀點認為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是革命終結的標誌。
現代社會在法國革命中拉開帷幕,共和國的成長、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現代思想的發展以及國家之間大規模戰爭的出現都是此次革命的標誌性產物。在作為近代一場偉大的民主革命而受到讚揚的同時,法國大革命也因其間所出現的一些暴力專政行為而為人詬病。革命隨後導致了拿破侖戰爭、兩次君主製複辟以及兩次法國革命。接下來直至1870年,法國在兩次共和國政府、君主立憲製政府及帝國政府下交替管治。
曆史學家、《舊製度與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維爾則認為,1789年法國革命是迄今為止最偉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國的“青春、熱情、自豪、慷慨、真誠的年代”。
封建主義
封建主義包括三個方麵:一是指封建專製製度,包括政治、經濟製度在內的整個社會製度;二是指意識形態;三是指以封建主義思想為指導,為建立或複辟封建專製製度而進行的活動。三者之間相互聯係又相互區別,不能等同和混淆。也可以說,封建主義在經濟上代表的是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主義;在政治上代表的是專製主義和宗法製度;在思想上代表的是綱常倫理、宗法意識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落後、愚昧現象、迷信思想和活動。包括製度、活動、思想三方麵含義的封建主義,才能稱之為完整意義上的封建主義。
概念
概念也稱觀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觀念或充當指明實體、事件或關係的範疇和類的實體。在它們的外延中忽略事物的差異,如同它們是同一地去處理它們,所以概念是抽象的。它們等同地適用於在它們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們是普遍的。
概念是意義的載體,而不是意義的主動者。一個單一的概念可以用任何數目的語言來表達;術語則是概念的表達形式。概念在一定意義上獨立於語言的事實使得翻譯成為可能——在各種語言中詞有同一的意義,因為它們表達了相同的概念。概念是人類對一個複雜的過程或事物的理解。從哲學的觀念來說,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
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稱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曆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曆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9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1769年,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係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自英格蘭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在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前,整個生產所需動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
工業革命是一般的政治革命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人類的現代化進程的推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產資料公有製(進行集體生產)社會,而且是一個沒有階級製度、國家和政府的社會。在這一體係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公共所有。其主張勞動的差別並不會導致占有和消費的任何不平等,並反對任何特權。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發展上分兩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是共產主義。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指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曆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曆史規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製度下絕大多數人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個工作的人,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就能維持日常生活。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共產主義社會
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社會形態,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製的條件下,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所實行的一種各盡其職、按需分配的勞動者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
後馬克思主義
後馬克思主義的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以一種不太準確和規範的方式被使用著,它並非描述一個學派,而是描述一個趨向。後馬克思主義倡導一種偶然的話語邏輯,它主張把意識形態和經濟及階級要素完全剝離開來,然而,對於後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發生學”分析,後馬克思主義的話語理論卻無能為力。後馬克思主義不論作為一種思想傾向,還是作為一種確定的理論立場,它的生成、確立和盛行都不是脫離社會文化環境的純粹話語運作的結果,就像後馬克思主義本身不能夠完全拒斥馬克思主義一樣,對後馬克思主義社會和思想根源的理論透視也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分析方式。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孕育成形,有著它特定的社會的、政治的、階級的、思想的以及學理上的源流。
貨幣
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賬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隻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彙率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