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從目標入手,寫景文教學不再盲目(1 / 2)

二、景語即情語,宜用“情景交融”法

分享觀景感受類的寫景文,文句表達更為注重觀景時生發的“情”。景物原本就能打動觀者。敏感的作者,或是帶著特殊目的觀景時,更加容易動情。情動辭發,筆下之景與心中之情交融在一起,互相印證,渾然天成。此類文本要將閱讀的注意力聚焦在景與情的“生發點”上,特別關注那些讓作者觸景生情的、抒發情感的重點片段,通過對表達的探尋,深入文字中蘊含的情感,體察字裏行間的意蘊內涵。教學時可鼓勵兒童結合自己的認識儲備、生活體驗,激發出屬於“我”這一個特殊讀者的、專屬的、個性化的全新體驗。“情景交融”之時,一切景語皆情語。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教學重在情景交融。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讚歎。圓明園建築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收藏著最珍貴的曆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讚歎之情”溢於言表;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這一部分的觀景應引發感受“惋惜”之情;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踏人類文化的殘暴麵目,令人痛恨。此部分引導讀出作者內心的凝重、沉痛,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激憤之情與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

三、景語即薦言,宜用“靜觀凝思”法

大張旗鼓、直截了當推薦讀者去遊覽景致的課文並不多見。作家的推薦是溫和含蓄的,夾雜在字裏行間,隱隱流意,點到即止,召喚讀者的感受。“景語即薦言”類的寫景文,作者在文中呈現了觀景中新、奇、特的發現,希望引發讀者共鳴,產生“我也想去”的衝動。此時,教學可引導兒童“靜觀凝思”。首先,立足文本,充分感受景致之獨具特色魅力;其次,聯通課內外,增補信息,加深認識;最後,自由闡述閱讀感觀,表達願望。葉聖陶認為:光有感受是不夠的,要增加認識,認識充分了,感受就更加強烈、真切,反過來又影響認識。所以,當兒童對景物的感受和認識達到一定程度時,再讓其用語言闡述“想象中的旅行”,反過來檢驗之前的文本學習,相互呼應,讓景致深入人心。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介紹了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通過閱讀文章就能深深吸引讀者前往。教學可以加深這樣的感受。文章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方法。第一、二自然段寫小艇的靜態樣子,第三、四自然段寫小艇的動態。特別突出了小艇與人們的密切關係,如:商人、婦女、孩子、保姆、老人……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離不開小艇;白天、半夜,不同時間段中也都能找到小艇的身影。白天,當小艇一出動,城市就喧鬧起來,充滿生機活力;夜晚,當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靜寂,入睡了。文章結尾處“寂靜籠罩著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一句話讓白天的喧囂歸於沉寂,引發讀者遐想。教學時,可以“我來到威尼斯”為讀寫結合點,改寫課文,埋下今後身臨其境的人生伏筆。

誠然,我們不反對寫景文常規教學中的關於描寫順序、描寫方法的教學,但強調“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通過“靶定”目標,破解寫景文教與學的難關。

二、景語即情語,宜用“情景交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