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起貨源的事兒。

進貨倒是簡單,這是大城池,自然就在本城裏。

隻是他們做二道加工,賺取這加工費罷了。

這事兒等墨痕息他們三日後沐休去辦,南九還要看著書局那邊。

至於開書局這事兒,南九走了李雲舟的後門,李家本身就做這一行的,她倒是不用擔心,如今李雲舟正在張羅幫忙印製這金釵錄呢。

南九的周邊和胭脂,都指望著呢。

為此前兩天和李雲舟商量了一回,找人幫忙做插圖,畫工固然重要,名望肯定也是少不得的。

但這事兒還是李雲舟,她就是個總策劃,一切執行看李雲舟。

他雖為李家少主,可是初入李家門,又沒正經好好讀書,還在鄉下浪費了那麼幾年的光陰,所以李家那邊是信不過他的,因此也沒有直接就將生意都交到他手裏。

所以還算是得閑去倒騰這些。

這和南九合夥,也算是他自己的生意,李家也不會攔著他。

如今的玉陽城裏人口·爆滿,買不起房的人也在城外搭建棚戶,臨時成了外城區,加上各大家的不少產業也移了過來,城裏沒有這麼多地方,也將目標放在外城區裏。

那些個在城裏買不起房子的,自然也有了謀生之處。

不過即便如此,這城裏仍舊是人滿為患,當初看著清冷偏僻的司家巷子,因為房屋布局緣由,挑選生意得很,所以基本都是做這些小吃食。

掌櫃又都非全是本地人,乃是各地聚集而來的,所以經過這麼幾個月的發展,如今倒是成了各地美食聚集之地,不少人都專門來此嚐鮮,還有人放話說,走遍司家巷子,也就吃遍了大齊美食。

話是有些誇張了,叫不少大酒樓都不服氣,他們的廚子可不單是會大齊各地美食,連各國美食都擅長。

但終究是少數消費群體才能享受得起。

可這司家巷子不一樣,優惠物美價廉,尋常人基本都能消費得起,自然吸引的客人就多了。

城中的人又大部份是各地來的,就更鍾愛這能吃到老家美食的司家巷子了。

所以這馬翠香這鄴州小吃坊剛開張,就引來了不少家鄉人捧場。

熟悉的鄉音,久違的香味,隻叫馬翠香這生意火爆不已,忙得腳不沾地,也虧得南斐南恪兄弟跟著幫忙,不然她一個人,哪裏能招呼得過來?

“拖阿九的福氣,以後我跟你祖父也不用操心你三嬸和堂弟妹們的日子了。”大郎更睡著,老太太從後麵二樓裏看著前麵的生意,十分歡喜。

“哪裏和是我的緣由,若是三嬸自己不勤快,不願意立這個家,我便是給她金山銀山,也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老太太看著忙得淋漓大汗的倆孫子,滿臉笑容,“你說也是奇怪了,你三嬸那手藝你是知道的,還不如你,怎生意就這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