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贏在執行,重在到位,貴在落實。一個人責任感的強弱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職盡責還是渾渾噩噩,而這又決定了他工作成績的好壞。心中有責,分外事也是分內事。分個分內分外,計較一番得失,生怕比別人多做一點點,好的機會又怎麼會輪到你。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對工作充滿著責任感,對出現的問題設法去解決,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到位,那麼,我們將會贏得更多的尊敬和榮譽。要想效益高,工作先到位。工作不到位,煮熟的鴨子都會飛;急於求成,隻求數量,不求質量,往往無法成功;以為十拿九穩,就放鬆責任心,行動差一寸,效果差一丈。在戰略正確的前提下,關鍵在用心做事,把事做到位。
缺乏責任心的員工,不會把工作看為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把工作做好而心感不安,更不會處處為工作著想,遇事總是推卸責任。這樣的員工,工作必然不會到位。胡適給這一類人起了一個好名字,叫“差不多先生”。胡適先生在他的《差不多先生傳》中這樣描寫: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他有耳朵,但聽覺不太分明;有鼻子有嘴巴,但對氣味和口味卻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不少,但記憶卻不精明,思想也不細密。他的口頭禪是:“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家店鋪裏做小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隻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隻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隻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有一天,他突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生王大夫走到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個鍾頭,差不多先生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才斷氣。這位“差不多”先生總是用他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做任何事,不但一輩子都沒什麼成績,而且因為這種態度送了自己一條命。在工作中,也不乏這種沒有責任心的“差不多”先生,他們在工作中不論遇見什麼事都能如此的“差不多就行”,真是讓人汗顏。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推托之詞“這都差不多”“這不是我的錯”“我不是故意的”之類的話,折射出個人對工作失誤或失職的掩飾,沒有勇氣承擔責任。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揮才能的舞台。
作為職場中人,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點成績來,責任心無疑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素質,做到恪盡職守,把工作執行到位。能夠認真負責、把工作執行到位的員工,才是公司最需要的員工,才會在職場上走得更遠。如果在你的工作中隻是應付了事,不能夠把工作做徹底,那麼,你將是第一個遭到老板拋棄的人。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每一個職位所規定的工作任務就是一份責任,你從事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工作充滿責任感。工作既是謀生的手段,也是個人對社會對公司的一份責任。一個人的工作做得好不好,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有沒有責任感,在於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當認真負責的我們把每件小事做透時,小事放光就是大事。就算再熟悉的事情,也要有最高的標準,這也正是為什麼有的人一輩子都普普通通,而有的人卻出類拔萃的根本原因。再平凡的工作,隻要把它做到極致,都會收獲到讓人意外的驚喜。
在職場,贏在執行,重在到位,貴在落實。一個人責任感的強弱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職盡責還是渾渾噩噩,而這又決定了他工作成績的好壞。心中有責,分外事也是分內事。分個分內分外,計較一番得失,生怕比別人多做一點點,好的機會又怎麼會輪到你。如果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對工作充滿著責任感,對出現的問題設法去解決,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到位,那麼,我們將會贏得更多的尊敬和榮譽。要想效益高,工作先到位。工作不到位,煮熟的鴨子都會飛;急於求成,隻求數量,不求質量,往往無法成功;以為十拿九穩,就放鬆責任心,行動差一寸,效果差一丈。在戰略正確的前提下,關鍵在用心做事,把事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