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收容同教化相結合
近代上海的遊民乞丐很多,是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無業遊民經常引起社會混亂,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1922年末,上海30多個主要慈善社團的代表,醞釀成立收養遊民的工廠。1925年12月,華界、租界的各界士紳商人聯合發出倡議,擴充原先作為殘疾人收養機構的上海殘疾院,以後成立了收容乞食遊民的淞滬殘疾乞丐遊民教養院,傳授工藝技術,增長生存能力,圖求社會的安寧。1926年末又設立了淞滬教養院,收容遊民,教授技藝。很多遊民經過收容勞動鍛煉,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做出不再成為乞食遊民的保證後離開。
收容教養院等慈善社團以拯救弱者、塑造新人為目的,為近代上海的城市化秩序做出了貢獻。
二、近代上海的風俗改良社團
風俗改良社團是致力於擯棄傳統陋習,倡導城市文明新風的公益社團。在新舊更替、中西文化直接碰撞的近代上海社會,必然引發人們很多習俗和心理適應的問題和矛盾。風俗改良社團是在社會風氣劇烈演變的狀態中應運而生的,是市民適應文明新風的助力,幫助減緩新舊過渡的心裏摩擦和行為不適。
1897年,上海成立不纏足會,抨擊對婦女的殘酷束縛,倡導女童不再纏足,已纏者放足,鏟除千年謬俗,革此澆風。戊戌以後,1903年,上海成立中國天足會,並隨後創辦了《天足會報》,對處於動搖之中的傳統心理影響很大,促進了社會新風的形成。其實,這不隻是一個舊習慣被打破的問題,而是吹響了社會大變革的前奏。
1898年,著名改良派人士鄭孝胥、鄭觀應發起組織了上海戒煙會,廣勸戒煙。1904年上海商務總會成立後,建立了振武宗社,厲行禁煙,下設分支機構600餘處,曆任戒煙者3萬餘人。
1907年,上海建立惜陰會,改良喪葬、祭祀等禮儀。
民國初期,上海成立有:萬國禁煙會、全國禁煙聯合會、不吸煙會等,持誌不移地倡導擯棄陋習。
1912年初,上海成立光複實行剪辮團,號召男人剪辮。相似的社團還有:禮俗大同社,剪發緩易服會,中華民國剪發助響會,滬南家政改良研究會,中國監獄改良協會等。社會習俗改良蔚然成風。
1912年,基於黨派紛爭,黨人喪誌汙濁之氣,上海成立進德會,提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當官、不做議員、不吸煙、不喝酒、不吃肉的所謂“八不主義”,以喚起人們的公德心。稍後,唐紹儀、蔡元培等組織社會改良會,提倡個人自立,不置婢妾,提倡自主婚姻、離婚自由、再嫁自由,提倡少生兒女,廢跪拜之禮、以鞠躬拱手代之,廢纏足穿耳敷脂之習,戒除迎神、拜經及諸迷信鬼神之習,等等。同期,還成立有希社、俠義黨、空無黨、青白社等提倡人格修養的社團。
(三)收容同教化相結合
近代上海的遊民乞丐很多,是社會安全的一大隱患,無業遊民經常引起社會混亂,嚴重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1922年末,上海30多個主要慈善社團的代表,醞釀成立收養遊民的工廠。1925年12月,華界、租界的各界士紳商人聯合發出倡議,擴充原先作為殘疾人收養機構的上海殘疾院,以後成立了收容乞食遊民的淞滬殘疾乞丐遊民教養院,傳授工藝技術,增長生存能力,圖求社會的安寧。1926年末又設立了淞滬教養院,收容遊民,教授技藝。很多遊民經過收容勞動鍛煉,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做出不再成為乞食遊民的保證後離開。
收容教養院等慈善社團以拯救弱者、塑造新人為目的,為近代上海的城市化秩序做出了貢獻。
二、近代上海的風俗改良社團
風俗改良社團是致力於擯棄傳統陋習,倡導城市文明新風的公益社團。在新舊更替、中西文化直接碰撞的近代上海社會,必然引發人們很多習俗和心理適應的問題和矛盾。風俗改良社團是在社會風氣劇烈演變的狀態中應運而生的,是市民適應文明新風的助力,幫助減緩新舊過渡的心裏摩擦和行為不適。
1897年,上海成立不纏足會,抨擊對婦女的殘酷束縛,倡導女童不再纏足,已纏者放足,鏟除千年謬俗,革此澆風。戊戌以後,1903年,上海成立中國天足會,並隨後創辦了《天足會報》,對處於動搖之中的傳統心理影響很大,促進了社會新風的形成。其實,這不隻是一個舊習慣被打破的問題,而是吹響了社會大變革的前奏。
1898年,著名改良派人士鄭孝胥、鄭觀應發起組織了上海戒煙會,廣勸戒煙。1904年上海商務總會成立後,建立了振武宗社,厲行禁煙,下設分支機構600餘處,曆任戒煙者3萬餘人。
1907年,上海建立惜陰會,改良喪葬、祭祀等禮儀。
民國初期,上海成立有:萬國禁煙會、全國禁煙聯合會、不吸煙會等,持誌不移地倡導擯棄陋習。
1912年初,上海成立光複實行剪辮團,號召男人剪辮。相似的社團還有:禮俗大同社,剪發緩易服會,中華民國剪發助響會,滬南家政改良研究會,中國監獄改良協會等。社會習俗改良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