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襲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腸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時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熏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夠欺人寡婦孤兒,心腸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看了這一大段,已覺新穎可喜說得痛快。接著他又追溯上去,更舉楚漢的事來證明。大意是說項羽不厚不黑,所以失敗;劉邦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劉邦的心腸之黑,是與生俱來的,可說是“天縱之聖”;至於臉皮之厚,還加了一點學力。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那位圯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書一事,老人的種種作用,無非是教張良的臉皮厚罷了。張良拿來傳授劉邦,一指點即明,試問不厚不黑的項羽,那能是他的敵手呢?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可說是臉皮很厚;無奈他心腸不黑,偏偏係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下不得毒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三族,這是咎由自取。範增千方百計想教項羽殺死劉邦,可說是心腸很黑;無奈他臉皮不厚,一受離間,便大怒離去,結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真是活該。
他說,他把這些人的故事,反複研究,就將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必須持此觀點,才可讀得通,這種學問,原則上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得其全,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得其偏,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範增,也各得其偏,不幸生不逢辰,偏偏與厚黑兼備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他們在生的時候憑著一得之長,博取王侯將相,炫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占得了一席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跡,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是不負人的。
此外還有一個孫權,他和劉備同盟,並且是郎舅之親,忽然襲取荊州,把關羽殺了,心腸之黑,仿佛曹操:無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請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遜一點。他與曹操比肩稱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丕駕下稱臣,臉皮之厚,仿佛劉備;無奈厚不到底,跟著與魏絕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劉備稍遜一點。他雖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備,卻是二者兼備,也不能不算是一個英雄。他們三個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出來,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時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為三。
後來曹操、劉備、孫權相繼死了,司馬氏父子乘時而起,他算是受了曹劉諸人的熏陶,集厚黑學之大成。他能夠欺人寡婦孤兒,心腸之黑,與曹操一樣;能夠受巾幗之辱,臉皮之厚,還更甚於劉備。我讀史見司馬懿受巾幗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歸司馬氏矣!”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天下就不得不統一。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馬懿還是沒有辦法。他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終不能取得中原尺土寸地,竟至嘔血而死。可見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敵手。
我看了這一大段,已覺新穎可喜說得痛快。接著他又追溯上去,更舉楚漢的事來證明。大意是說項羽不厚不黑,所以失敗;劉邦既厚且黑,故能成功。劉邦的心腸之黑,是與生俱來的,可說是“天縱之聖”;至於臉皮之厚,還加了一點學力。他的業師,就是三傑中的張良,張良的業師,是那位圯上老人。他們的衣缽真傳,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書一事,老人的種種作用,無非是教張良的臉皮厚罷了。張良拿來傳授劉邦,一指點即明,試問不厚不黑的項羽,那能是他的敵手呢?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可說是臉皮很厚;無奈他心腸不黑,偏偏係念著劉邦“解衣推食”的恩惠,下不得毒手,後來長樂鍾室,身首異處,夷及三族,這是咎由自取。範增千方百計想教項羽殺死劉邦,可說是心腸很黑;無奈他臉皮不厚,一受離間,便大怒離去,結果把自己的老命和項羽的江山一齊送掉,真是活該。
他說,他把這些人的故事,反複研究,就將千古不傳的成功秘訣發現出來。一部二十四史,必須持此觀點,才可讀得通,這種學問,原則上很簡單,用起來卻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劉邦、司馬懿得其全,統一天下;曹操、劉備得其偏,稱孤道寡,割據爭雄;韓信、範增,也各得其偏,不幸生不逢辰,偏偏與厚黑兼備的劉邦,並世而生,以致同歸失敗。但他們在生的時候憑著一得之長,博取王侯將相,炫赫一時;身死之後,史傳中也占得了一席地。後人談到他們的事跡,大家都津津樂道,可見厚黑學終是不負人的。
當時,我越看越有味,舍不得放手,於是就買了一本,回到旅館一氣讀完。這本小冊子,包括《厚黑學》、《厚黑經》及《厚黑傳習錄》三部分;末後還附了《我對於聖人之懷疑》一篇。《厚黑經》,是采用四書文體而作的。例如:
李宗吾曰:“不薄之謂厚,不白之謂黑,厚者天下之厚臉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傳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世人。其書始言厚黑,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厚黑,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麵與心。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天命之謂厚黑,率厚黑之謂道,修厚黑之謂教。厚黑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懼乎其所不黑,莫險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樂皆不發謂之厚,發而無顧忌謂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懼焉。”
李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諸身,征諸眾人,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李宗吾曰:“天生厚黑於予,世人其如予何?”
李宗吾曰:“劉邦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劉備孫權斯可矣。”
李宗吾曰:“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劉邦不足觀也已。”
李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荀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
李宗吾曰:“有失敗之事於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而失敗猶是也,君子曰:反對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用厚黑以殺禽獸,又何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