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製之商榷(1 / 3)

懷疑的人,都拿醫病作比方,我也拿醫病作個比方,與諸君商榷。施行考試製,猶如種牛痘一般,先年患天行痘很多,自從有了種牛痘的法子,就把這病消滅了。身有痘毒的,種了過後,不過數日之內,受點小小痛苦,終就無危險了。身無痘毒的,種了過後,毫不起作用,並無何種危險。我們實行考試,有不及格的學生,可以再行補習,不過略略費點時間,自己多操點學問,是很有益的。至於平日肯用功的學生,受了考試,當然是及格的,並無何種妨害。又有人說:考試隻憑一日之長,不能考取真才。我說:這是無妨害的事,我們怕痘毒不能去盡,可以多種幾次,怕試場之中有僥幸及格的,我們多複試幾次就是了。

四川的教育病狀甚多,諸君既已深知,就請分途治療,或治內病,或治外傷,或治一切雜症,我於各症中擔任了小小的一種,諸君各人擇任一種,大家懸壺問世,我們四川教育界的病,或有醫好的希望。

從前的科舉,自然是為人所詬病的,但他的壞處,是由於考的東西不對,不該考八比試帖,其實那個法子,是很好的。那個時代,有一種頂好的精神,為現在學製遠不能及:那個時代,隻要有誌讀書,就有書可讀。國家衡文取士,隻問學業,不問貧富。試場之中,貧如乞丐的,富埒王侯的,是一體待遇,無絲毫區別。現在學校的組織,完全是家資饒裕的占便利,學校的等級越高,肄業其中的,所需的費用越多,於是乎高深的學問,就成為家資饒裕的私有物了。貧苦人的子弟,是終身不能求得的,即使實行義務教育,也不過得點粗淺知識罷了。

就人民全數而論,貧窮的人多,殷實的人少,現在的學製,隻有富家的子弟,才有造成高深學問的機會,貧家子弟,是在擯棄之列,立法未免偏枯了。我們實地考察,凡是富家子弟,多半怠惰,貧家子弟,多半奮勉。我們中國曆史上,許多名儒碩學,都是從極貧之家出來的。若照現在的學製,繼續行去,國家要少出許多人才,暗暗之中受了極大的損失,我們還不覺得。

科舉時代,可以一麵謀生活,一麵自己用功,國家施行考試時,對於此等人,與朝朝日日在書院內肄業的人,同樣待遇,莫得歧視的心。現在學校的組織,定要朝朝日日,身在學校之內,住了若幹年,才能承認他是某某畢業生。至於校外自修的,任他學問如何好,政府是不能承認的,把他當作棄材。我們把科舉時代名人的履曆來看,未遇之時,有教學糊口的,有充當書傭的,有務農下力的,這些人使其生在今日,我可以斷定他永無出頭之日。現在充當初小教師,與夫寫生錄事一流人物,要想得個學士博士,是終身不可能的,這不能不說是學製上的缺點。

懷疑的人,都拿醫病作比方,我也拿醫病作個比方,與諸君商榷。施行考試製,猶如種牛痘一般,先年患天行痘很多,自從有了種牛痘的法子,就把這病消滅了。身有痘毒的,種了過後,不過數日之內,受點小小痛苦,終就無危險了。身無痘毒的,種了過後,毫不起作用,並無何種危險。我們實行考試,有不及格的學生,可以再行補習,不過略略費點時間,自己多操點學問,是很有益的。至於平日肯用功的學生,受了考試,當然是及格的,並無何種妨害。又有人說:考試隻憑一日之長,不能考取真才。我說:這是無妨害的事,我們怕痘毒不能去盡,可以多種幾次,怕試場之中有僥幸及格的,我們多複試幾次就是了。

四川的教育病狀甚多,諸君既已深知,就請分途治療,或治內病,或治外傷,或治一切雜症,我於各症中擔任了小小的一種,諸君各人擇任一種,大家懸壺問世,我們四川教育界的病,或有醫好的希望。

從前的科舉,自然是為人所詬病的,但他的壞處,是由於考的東西不對,不該考八比試帖,其實那個法子,是很好的。那個時代,有一種頂好的精神,為現在學製遠不能及:那個時代,隻要有誌讀書,就有書可讀。國家衡文取士,隻問學業,不問貧富。試場之中,貧如乞丐的,富埒王侯的,是一體待遇,無絲毫區別。現在學校的組織,完全是家資饒裕的占便利,學校的等級越高,肄業其中的,所需的費用越多,於是乎高深的學問,就成為家資饒裕的私有物了。貧苦人的子弟,是終身不能求得的,即使實行義務教育,也不過得點粗淺知識罷了。

就人民全數而論,貧窮的人多,殷實的人少,現在的學製,隻有富家的子弟,才有造成高深學問的機會,貧家子弟,是在擯棄之列,立法未免偏枯了。我們實地考察,凡是富家子弟,多半怠惰,貧家子弟,多半奮勉。我們中國曆史上,許多名儒碩學,都是從極貧之家出來的。若照現在的學製,繼續行去,國家要少出許多人才,暗暗之中受了極大的損失,我們還不覺得。

科舉時代,可以一麵謀生活,一麵自己用功,國家施行考試時,對於此等人,與朝朝日日在書院內肄業的人,同樣待遇,莫得歧視的心。現在學校的組織,定要朝朝日日,身在學校之內,住了若幹年,才能承認他是某某畢業生。至於校外自修的,任他學問如何好,政府是不能承認的,把他當作棄材。我們把科舉時代名人的履曆來看,未遇之時,有教學糊口的,有充當書傭的,有務農下力的,這些人使其生在今日,我可以斷定他永無出頭之日。現在充當初小教師,與夫寫生錄事一流人物,要想得個學士博士,是終身不可能的,這不能不說是學製上的缺點。

我先年上的呈文,主張舉行畢業考試之時,私塾學生,自修學生,一律準其與考,就是想彌補上麵所說的缺點,使家務貧寒資質可造的學生,不至成為棄材。並且校內學生,見有校外自修的與之競爭,萬一成績不及他,豈不為人非笑,自己也就不能不用功了。所以考試時加入校外的學生,不惟不能妨害校內的學生,並且可以催促他們用功,同時可以成就校外的寒士,一舉兩得,我們又何苦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