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現在的學校,主張解放。第一種解放,是破除學校與私塾的界限,把在校肄業的,與閉戶自修的,一體待遇。第二種解放,是學校內部的組織,得由教職員體察情形,酌量變通,不必泥守那種死板辦法,隨各學生的程度,為適宜的誘導。有此兩種解放,自然呈一種紛歧狀態,我們設一個考試製立於其上,懸一定的標準去考試,操學問的方法,雖是各個不同,其結果仍統歸於一,參差之中,仍含著劃一之製。我們希望學生學至某種程度,就懸某種標準去考試,將考試標準明白規定出來,一般學生,自然望標準而趨了。
近來辦學的人,個個都說學生的程度,越降越低,這也是當然的事。現在學校的辦法,學年一滿,就可畢業,學生的眼光,全在學年上,對於畢業方麵,自然不甚注意,程度降低,勢所必至。若施行考試製,學年雖滿了,學業不及格,還是不能畢業,學生平日在校,不能不充分準備,程度自然就越提越高。現在辦學的人,大家都是關著門在辦,學生成績如何,外人不得而知。古人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莫得競爭,就莫得進步,所以各校內容漸漸不堪問,學生的程度,就漸漸低下來。施行考試製時,彙合多數學校,同齊考試,並許私塾學生,自修學生,也來與考,大家爭先恐後,互相競爭,學生的程度,就可逐年提高了。
有人說:照你這宗辦法,私塾學生,也可畢業,現在的學生,豈不盡向私塾去了嗎?學校內還招得到學生嗎?我說:學校內的學生,為什麼怕他向私塾去呢?施行考試時,所考的是學校內應授的學科,並不在雜誌經書上出問題,私塾如不改良,他的學生,斷不會僥幸畢業,自然學生不會到他那裏去,即使去了,仍還會回來。如果他的學生,考試能及格,可見他的私塾,業已改良,與學校無異,豈不是很好的事嗎?我們興設學校的目的,原在造就人才,現在有私塾幫我們造就,又不支用公家款項,造出的學生,又能合格,我們當歡迎之不暇,又何必阻止他?如果私塾盡都改良了,學校的學生,全體都要向私塾去,那就更好了,我們不妨把造就人才的事,讓與私塾去辦,我們隻消設一個考試製,去考試私塾的學生就是了。所有辦學校的款項,移來辦平民學校,教授力不能人私塾的學生,抑或辦高級點的學校,教授私塾所不能教的科學,豈不很好嗎?所以私塾發達,是很好的事,並不是悲觀的事。
我所說的私塾,是包括私立學校,未向政府立案者在內,不僅僅是鄉村的私塾。有人懷 疑道:鄉間的老學究,思想頑固,科學知識缺乏,有了考試,他也未必能夠改良。我說:這 問題,很容易解決,施行考試製,是百年的計劃,不僅為目前計,再過三二十年,那些人自 然死盡了,那時候教私塾的老先生,就是現在最新的青年了。我主張的考試製,是用各種學科去考試學生,對於私塾,充其量不生影響,不能改良罷了,斷不會有了考試製,私塾內容越見腐敗。諸君如有改良私塾計劃,盡管實行起來,與考試是不相衝突的。
現在學界上爭端很多,我們窮源竟委,細細推尋,可斷言有一大半的由於位置上的關係。這也無怪其然,全省教育局長,與夫校長教員,位置是有限的,具有局長校長教員資格者,是很多的,並且是逐年增加的,實在是消納不完。兼之實業不發達,各項人才,無所用之,隻有彙集於教育之一途,怎麼不起爭端?現在公家所辦的學校,頗為人詬病,富厚之家,每出重金延師訓讀,所苦的就是得不到畢業證書。如果施行考試製,私塾學生與在校學生,一樣的可以畢業,那些家資富有的人,可以把他們禮聘去充當教師,也就可以消納許多人才了。或者自家約幾個朋友,組織私立學校,征收學費自行辦理,無形之中增加許多學校,對於社會,豈不很有利嗎?這類私立學校,互相競爭,大家都想辦好,都想學生發達,自然教育事業,就進步了。公家所辦的學校,見有私塾與他競爭,恐怕相形見絀,自然不能不整頓內容,兼之有了那些具有校長教員資格的人,去充當私家教師,那些腐敗塾師,就被天然淘汰了。
從前書院的山長,官廳對他用聘,以師禮待他,他當然自己十分尊重,因此可以養成善良的風俗。而今把學校變成官廳的形式,官廳對他用令,他對官廳用呈,不惟尊師重道四字掃地淨盡,並且養成夤緣奔競、排擠傾陷種種惡習,長此以往,將來人心風俗,還不知要到什麼地步。中國曆史上,那些勝朝遺老,與夫隱居不仕的高人,大半是授徒終身,使其生在今日,要想教書,隻好改變節操,受政府的委令去當校長,或是托人向校長關說,圖謀教員位置,若要講清高,隻有餓死之一法。我所以主張於學校之外,另開私塾一途,安插這類人。
有人向我說道,川省將來實行裁兵的時候,兵士可以叫他去開墾,去修鐵路馬路,惟有軍中的文人,把他消歸何處?我說:提倡私塾,使他們去當私塾教師就是了。軍中文人,由顧參以至錄事,大半是學堂出身,叫他去當教師,是很能勝任的,將來裁兵過後,這類人如有賦閑的,即由富豪之家隆禮厚曆,聘他去當教師,也就消納於無形了。但是要提倡私塾,首先要籌畫私塾學生的出路,所以我主張舉行畢業考試的時候,私塾也準與考,使私塾和學校,受同等的待遇,私塾自然就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