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唱片公司自己都自顧不暇,內心祈求能夠找到天生明星,為公司賺入幾把銀子,像是郎朗就是在這波青黃不接的時期被打造出來的。他出道時,環球還有能力放手一搏,給予他巨星規格的包裝,可惜他走紅後,有了自己的主見,操作上采取保守姿態的環球無法滿足他,最終他回複了索尼的頻頻召喚。歡喜迎接郎朗的索尼,發行他首張唱片時順意給了他3D DVD的頂級配備,而在銷售量上,郎朗的表現也稱得上風光。
當下還站在頂峰的郎朗,以敏捷的腦袋因應數字時代的來臨,無論是參與iTunes音樂會,還是YouTube組織的交響樂團活動,他成功穿梭在新舊音樂的時代,如果唱片產業的狀況繼續疲軟,郎朗恐成為最後一位曾在唱片產業支撐下走紅的古典明星。
失去唱片的平台,年輕古典音樂家在躊躇之餘,有些人發展路途反而更寬廣,因為網絡、YouTube就是最佳的“自媒體”,隻要善用己力就有機會發展甚至開創反攻實體的機會。
烏克蘭出身的女鋼琴家瓦倫蒂娜·李斯蒂莎(Valentina Lisitsa)出生於基輔,在基輔音樂學院鑽研鋼琴,20世紀90年代移民美國,在古典音樂界,原本隻是毫不起眼的小咖。2006年,她自掏腰包灌錄了一張肖邦DVD,交給亞馬遜販賣,雖然銷量甚差,但她老是看到自己DVD的影像被擷取放在YouTube上供人欣賞。有天她決定豁出去,把整張DVD的全部內容貼在YouTube上,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亞馬遜的銷售量迅速上升,讓她看到YouTube的威力。
此後,李斯蒂莎不斷在YouTube張貼演奏或排練錄像,點閱人次不斷攀升,累積了7萬7千筆訂閱名單,而且她始終把自己定位於古典音樂家,並沒有朝跨界或流行方向發展。2012年6月,她在倫敦首度登台舉行一場獨奏會,門票銷售一空。
李斯蒂莎憑著YouTube 5千萬人次的點擊量,獲得古典大廠Decca的專屬合約,寫下一頁灰姑娘傳奇。2013年3月,Decca為她發行了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專輯,李斯蒂莎本尊將於台北愛樂樂團新樂季現身,到時台灣樂迷可以當場見真章。
另外一位韓裔鋼琴家林賢貞(HJ Lim)也通過YouTube獲益,她在國際上獲得矚目,最早是因為她隻身到巴黎念書,為了讓遠在故鄉的家人隨時得知她的學習狀況,陸續把自己的演奏錄下來,放上YouTube供家人觀賞,無意間卻吸引了一大群人一再點閱,而且數量愈來愈多,最終吸引EMI,2012年為她發行貝多芬奏鳴曲全集。
無論從虛擬世界反攻實體世界,或是從實體世界走向虛擬世界。古典音樂、唱片產業,必須拋去舊有思維,以冒險之姿全新出擊,才有機會在這場未知的交鋒上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