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待琢磨的初胚蕭紅(1 / 1)

《蕭紅》是意珩首次的歌劇創作,也是陳慶恩第一出歌劇作品。音樂上,由於陳慶恩演奏民樂出身,他在西方室內樂編製中,加入笙、琵琶和二胡等民樂。劇中民樂器的獨奏片段,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譬如角色內心的糾結與不安,以琵琶的輪指加強戲劇效果;二胡的綿長琴音,襯托情感的波動。

第一幕,蕭紅對抗傳統的媒妁之言準備逃婚,在此陳慶恩讓歌隊唱出程式色彩極強的農村樂,象征一種舊時代思想的禁錮。場景一轉,蕭軍出現並與蕭紅一見鍾情,成為拯救她逃脫束縛、迎接新時代的救贖者。在此,作曲家巧妙地將現代樂的旋律與農村樂進行交迭對位,透過現代樂風唱出自由與新生命。

陳慶恩的音樂,雖然不時有精彩鋪陳,但在聲音處理上,似乎可以更大膽。或許因文本已預設框架,歌唱的部分多半為獨唱,缺乏重唱等其他形式變化。譬如蕭紅與蕭軍的摩擦,應可透過重唱的設計,凸顯貌合神離的狀況;蕭紅對魯迅的崇拜之情,以及魯迅對於蕭紅的欣賞,也不妨借由重唱“隔空”對話。

《蕭紅》的舞台設計由曾文通負責,台上一池水展現了他的高明手法。序幕中,由女高音鄺勵齡飾演的蕭紅,雙腳踩入水中,此時的她正邁向人生的盡頭。水在此有許多影射,可象征她漂泊的人生終結在四麵環海的香港。水也可以被解釋成河流—那條位於哈爾濱的呼蘭河,它串聯著蕭紅與家鄉的關係,她無論如何掙紮,總是脫離不了自己生命的根源。

香港藝術節當初委創《蕭紅》時,抱持一定的使命,包括給香港年輕歌手提供一個練功的舞台和表演的機會,若以香港音樂櫥窗的角度觀察此創作,聲樂家的確維持在一定的表現水平,尤其是飾演蕭紅的鄺勵齡,從聲音、肢體至情感表現均到位。

平心而論,當前版本的《蕭紅》未達成熟,還屬於初胚,尚待修整細節,才能趨於完善。2015年香港藝術節再接再厲,委托陳慶恩譜寫另一出歌劇《大同》,並沿用多位《蕭紅》中的歌手。《大同》往前的步伐要如何調整,《蕭紅》應該可引以為鑒。

《蕭紅》是意珩首次的歌劇創作,也是陳慶恩第一出歌劇作品。音樂上,由於陳慶恩演奏民樂出身,他在西方室內樂編製中,加入笙、琵琶和二胡等民樂。劇中民樂器的獨奏片段,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譬如角色內心的糾結與不安,以琵琶的輪指加強戲劇效果;二胡的綿長琴音,襯托情感的波動。

第一幕,蕭紅對抗傳統的媒妁之言準備逃婚,在此陳慶恩讓歌隊唱出程式色彩極強的農村樂,象征一種舊時代思想的禁錮。場景一轉,蕭軍出現並與蕭紅一見鍾情,成為拯救她逃脫束縛、迎接新時代的救贖者。在此,作曲家巧妙地將現代樂的旋律與農村樂進行交迭對位,透過現代樂風唱出自由與新生命。

陳慶恩的音樂,雖然不時有精彩鋪陳,但在聲音處理上,似乎可以更大膽。或許因文本已預設框架,歌唱的部分多半為獨唱,缺乏重唱等其他形式變化。譬如蕭紅與蕭軍的摩擦,應可透過重唱的設計,凸顯貌合神離的狀況;蕭紅對魯迅的崇拜之情,以及魯迅對於蕭紅的欣賞,也不妨借由重唱“隔空”對話。

《蕭紅》的舞台設計由曾文通負責,台上一池水展現了他的高明手法。序幕中,由女高音鄺勵齡飾演的蕭紅,雙腳踩入水中,此時的她正邁向人生的盡頭。水在此有許多影射,可象征她漂泊的人生終結在四麵環海的香港。水也可以被解釋成河流—那條位於哈爾濱的呼蘭河,它串聯著蕭紅與家鄉的關係,她無論如何掙紮,總是脫離不了自己生命的根源。

香港藝術節當初委創《蕭紅》時,抱持一定的使命,包括給香港年輕歌手提供一個練功的舞台和表演的機會,若以香港音樂櫥窗的角度觀察此創作,聲樂家的確維持在一定的表現水平,尤其是飾演蕭紅的鄺勵齡,從聲音、肢體至情感表現均到位。

平心而論,當前版本的《蕭紅》未達成熟,還屬於初胚,尚待修整細節,才能趨於完善。2015年香港藝術節再接再厲,委托陳慶恩譜寫另一出歌劇《大同》,並沿用多位《蕭紅》中的歌手。《大同》往前的步伐要如何調整,《蕭紅》應該可引以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