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親自跑到西羌聯軍的幾位頭領麵前,陳述利害,他告訴羌人,漢軍還有援軍在後,如果不抓緊時間消滅這少數的漢軍,等到漢軍援軍到了,就更難以消滅了。
董璜也鼓動羌人出兵,他允諾,如果打敗了馬騰,他和韓遂控製了涼州,會把金城郡割讓給羌人居住。
韓遂又去勸說北匈奴的單於,他說他已經用自己的部下去試探了漢軍的實力和打法,漢軍的弩弓雖然厲害,畢竟人少,箭矢數量也有限,他讓匈奴人和羌人一起發起進攻,左右夾擊,必然會讓漢軍無法前後照應。
北匈奴單於也明白時間寶貴這個道理,畢竟自己可是穿插了幾千裏才到了這裏,確實不能耽擱太多時間了,遲則生變嘛,既然羌人願意和自己一起進攻,那就能分擔很多壓力,可以承受。
很快,羌人和匈奴人就各自派出了六千騎兵,從兩側同時發起進攻。
兩支騎兵一開始也是一窩蜂的衝向小山,但是很快就發現這麼多人和馬根本就展不開隊列,於是許多人下馬改當步兵,在前麵開路。
漢軍這一次換了另外兩個團的騎兵充當步兵,借助簡陋的石頭和木頭搭建的寨牆與壕溝,進行遠程攻擊。
不過,對麵的敵人也終於學精了,他們開始有盾牌的用盾牌遮住要害再衝鋒,沒有盾牌的也盡量放低身形,分散開了,再也不聚在一起了。
果然效果明顯好於第一次進攻,大多數的人都抗住了遠程攻擊,進入了他們的獵弓射程之內,終於可以與漢軍對射了。
西羌人和匈奴人的騎射功夫一樣厲害,他們都是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騎馬打仗的本領都是天生的,他們都給漢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傷亡明顯增加。
在漢軍投出手中投槍之後,雙方就衝撞在了一起,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漢軍憑借手中的長矛和斬馬刀,以及身上優良的盔甲,在肉搏戰中仍然占據優勢,不過五千人麵對一萬人的衝鋒,壓力山大。
馬騰看著慘烈的肉搏,皺起眉頭,兩個團不到五千人,卻要抗住對手上萬人的衝鋒,很是吃力。
他命令龐德率領剛剛休息了一會兒的兩個團翻身上馬,從兩翼衝出,插向進攻的敵人兩側,盡情展現護國軍騎兵的威勢。
許多還騎在馬上的匈奴騎兵和西羌人也紛紛迎向兩側來襲的漢軍。
護國軍明顯更適應自己的騎兵角色,長戟和連弩的配合,有效地殺傷了大量的敵軍。
壓力明顯減小的前線兩個團也奮起反擊,將當麵的敵人打得紛紛後退。
各營各團的書記官、督導、監軍們的加油口號和大聲的唱記戰功,也給士兵們增添了許多勇氣。
正規軍和烏合之眾的區別逐漸體現,當有人開始轉身逃跑,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傳染開來。
匈奴騎兵首先承受不住這麼高的傷亡,帶頭逃跑。西羌人獨力難支,也紛紛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