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幻覺”公映之後,前後有三十家媒體發布了影評,其中三分之二都對這部電影讚賞有加。更有十二家媒體給出了高達八點五的評分,五星推薦的媒體數量則是十六家。由此可見,“死亡幻覺”的口碑如同聖丹斯電影節一般,受到了專業影評人們的喜愛。
在觀眾評分之中,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達到了65%,可見也是稱讚聲占據上風的。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IMDB的評分係統中,超過五萬名觀眾投票之後,評分一時居然達到了八點一分,勇猛地闖進了TOP250,位列兩百二十七名。
與電影在媒體、專業影評人、觀眾之中的好評不同,就算“死亡幻覺”的口碑通天了,這部電影在票房上也注定難有作為,這就是Cult電影特性做決定的,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就算口碑再好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所以,雖然公映時間選擇在了北美票房兵家必爭之地——暑期檔,但“死亡幻覺”對同期的競爭者沒有絲毫的關心,而其他電影對於“死亡幻覺”也沒有給予任何關注。就算最近有“尖峰時刻2”、“珍珠港”、“侏羅紀公園3”、“美國派2”、“人猿星球”等票房巨鱷上映,還有“公主日記”這匹票房黑馬馳騁暑期檔,“死亡幻覺”的劇組上下也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八月十六日,周四,“死亡幻覺”在一百九十八間電影院舉行公映,首日票房六十萬,連一百萬都沒有過,隻是其他票房大片零頭的零頭。周末三天的累積票房,逼近了兩百萬,來到了一百九十萬這個數字。
比起別的電影,首周票房就動則破千萬,甚至上億的成績,“死亡幻覺”一百九十萬的票房成績實在是拿不出手,在競爭白熱化的北美暑期檔票房排行榜裏,甚至連前二十都沒有擠進去。
但對於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對於“死亡幻覺”劇組來說,卻是喜出望外,德魯-巴裏摩爾甚至提議要召開慶功宴,如此行為絕對稱得上反常。
可事實上,不僅“死亡幻覺”上下,就連媒體都對這個成績大跌眼鏡,並不是因為票房成績實在太低,而是因為這個成績好到出乎意料!雖然電影本身的口碑十分優異,但對於如此一部晦澀難懂的Cult影片、甚至要登陸電影官方網站去閱讀“時空旅行奧義書”才能理解的電影來說,口碑和票房是絕對沒有辦法劃上等號的。所以,這個成績,讓人跌破眼鏡。
做兩組簡單的數據對比,就知道這個成績的出色了。
首先,“死亡幻覺”投資四百五十萬美元,加上宣傳費用,至多也不超過五百萬美元的成本。原本二十世紀福克斯對票房已經不抱希望了,主要寄希望於DVD發行之後能夠回收成本,進而創造收益。但沒有想到,公映首周,就勁收一百九十萬美元的票房,成本的三分之一就回收了。這自然是讓二十世紀福克斯和理查德-凱利欣喜的成績了。
其次,一百九十八間場館,一百九十萬的票房成績,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家電影院的單館票房達到了九千五百九十六美元。單館票房逼近一萬美元,如此成績比不上票房巨鱷,但也絕對是觀眾反應十分出色的電影成績了。這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電影的好口碑對觀眾還是有影響的,使得觀眾都紛紛走入了電影院去觀看這部電影。
首周票房的出色,還有影評人和觀眾褒大於貶的反應,讓二十世紀福克斯不由急忙更改了放映計劃,在全美進行擴大放映。任何一個電影發行商,都希望手中的電影能夠掙錢——他們可不是為了虧本才買下發行權的。之前二十世紀福克斯對“死亡幻覺”的定位就是DVD市場,可沒有想到舉行了公映之後,居然有了意外驚喜,所以,擴大放映也就順理成章了。第二周全美播放“死亡幻覺”的電影院增加到了兩百五十家。
第二周“死亡幻覺”周末三天再次取得了一百五十萬的票房,跌幅十分小,而累積票房已經成功地突破了三百萬,來到了三百二十萬這個數字。
到了第三周,Cult電影難以融入大眾的後遺症終於顯現了出來,票房開始一路往下滑,跌幅十分明顯。而接下來的第四周繼續下跌,這導致二十世紀福克斯不得不提前將上映的場館開始逐漸回收:主要還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費用消耗。
盡管第三周和第四周稍顯後勁不足,但“死亡幻覺”一個月的累積票房跌跌撞撞地突破了四百萬,最終取得了四百六十萬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