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銷聲匿跡(1 / 2)

從格萊美頒獎典禮的風光,到“冰河世紀”和“白夜追凶”的崛起,然後又是“你好,冰冷世界”、“勝過哈雷路亞”的強勢,接著再到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全場狂歡。2002年的上半年,埃文-貝爾的聲勢到達了一個新的巔峰。

可緊接著,一夜之間從穀峰跌倒穀底,所有的燈光和鮮花都煙消雲散,所有的讚譽和追捧都消失殆盡,所有的歡呼和呐喊都無影無蹤;隨後,又是一個晚上,沉冤昭雪、洗刷清白,從穀底到穀峰的曲線陡然上升,回複速度超乎想象。

2002年的七月份,才過去一半,埃文-貝爾的人生卻已經足以成為一名普通人一生的縮影了。過去的半年,就好像最跌宕起伏的肥皂劇,同時也是最狗血的肥皂劇,讓所有人一邊破口大罵、一邊翻桌瀉火、一邊又欲罷不能地期待結局。

法庭判決、媒體道歉、認知度上升、名聲恢複、單曲銷量飆升……所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誹謗事件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幾乎消弭殆盡,埃文-貝爾的聲望甚至比事件發生之間翻了足足一倍以上,正麵形象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任何一個圈內人都知道,此時埃文-貝爾接著展開活動,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亦或者是百老彙,勢必都會取得一個超然的關注度,隻要作品質量有保證,埃文-貝爾肯定又會創造他藝人生涯的新高峰。

2002年上半年的這出肥皂劇,似乎應該是完美圓滿結局才對。正當所有人在期待埃文-貝爾的下一步動作時,這位少年再次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消失了,就如此消失在媒體的麵前,悄無聲息。

所有的媒體都在努力挖掘埃文-貝爾的行蹤。

王子街十一號一片平靜,十一設計新出了一個行規,每天隻接待三個訂單。因為事件過後,似乎出於愧疚心理,每天都有幾百名粉絲聚集到王子街十一號,就為了能夠在十一設計購買一件衣服,彷佛如此就能夠彌補之前所造成的傷害。但凱瑟琳-貝爾目前隻接受半定製和全定製服務,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內,她已經完成了二十多個訂單,但手頭上的工作依舊沒有完成。如今,每日如此多粉絲上門,著實超出了凱瑟琳-貝爾的工作量。不得已,這才出台了這最新的行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凱瑟琳-貝爾出手的作品還不多,但包括葛瑞-列儂等一批中高層客戶,已經意識到凱瑟琳-貝爾手藝的高超了。十一設計的口碑,正在以一種看不見的速度緩慢傳播開來。

泰迪-貝爾的生活也恢複了平靜,記者經常可以看到他和凱瑟琳-貝爾一起進出的身影。隻是再見到媒體時,這個原本會對著記者露出憨憨笑容的少年,已經換上了視而不見的麵具。媒體傷害了埃文-貝爾,同時也傷害了貝爾一家;那些在王子街十一號門口扔雞蛋砸西紅柿的歌迷,在這裏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口。

伊登-哈德遜,這位冰山律師,讓不少記者都對他印象深刻。他也經常進出王子街十一號,隻是每次看到記者時,他都會主動走過來,然後從容不迫地拿出手機,撥打911,用最平淡無奇的聲音說到,“王子街十一號,聚集大量不明人士,影響市民生活。”埃文-貝爾不在王子街十一號的情況下,這裏全部都是普通人,記者的確是妨礙了正常人的生活。

當然,如果記者要和伊登-哈德遜據理力爭,隻要說王子街十一號是埃文-貝爾的家,他們就有權利駐紮守候,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但麵對伊登-哈德遜這座好像沒有情感起伏的冰山,很少有記者敢去惹怒他。

在王子街十一號守候了幾天,絲毫沒有埃文-貝爾的身影;同時,哈佛大學和洛杉磯十一經紀的辦事處,都沒有見到埃文-貝爾。甚至大衛-格林布拉特聽到記者說沒有看到埃文-貝爾時,他那老謀深算的眼裏也出現了詫異,顯然他也沒有料到埃文-貝爾居然在記者眼皮子底下躲了起來。難道,埃文-貝爾就如此憑空消失了?

威廉-伍德此時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埃文-貝爾就沒有消息了,難道是窩在家裏反思了?不對,埃文-貝爾不是這種悲春傷秋、自我寂寞寂寞就好的個性。那麼,估計埃文-貝爾就是去旅行了,比如登山之類的,也許他需要一點時間喘口氣。威廉-伍德覺得這種可能性大一些。

威廉-伍德也是第一個發現十一音樂博客重新投入使用的記者,不是因為他整天都守候在十一音樂博客的網址,而是因為自從事件爆發到平息以來,“娛樂周刊”和威廉-伍德就成為了支持埃文-貝爾的歌迷影迷們最親近的媒體。威廉-伍德是收到了二十幾封郵件,告訴他說十一音樂博客更換了單獨的服務器之後,重新投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