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劇本”上映之後,眾多影評人的確都被繞糊塗了,不同於“死亡幻覺”,需要去閱讀“時空旅行奧義書”之後,對電影的理解就會清晰很多。“改編劇本”是一環套一環,一個不留神就被繞進去了,然後就迷迷糊糊地看到電影結尾。
不過“改編劇本”和“死亡幻覺”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看懂的人,或許會看到一半就睡著了,或許會破口大罵“爛片”,或許會一頭霧水“搞什麼”,但絕對不會對電影有任何讚揚之詞。隻有把電影真正看懂了,才能體會到這部藝術劇情電影深刻的內涵。
尼爾-達西忽然很佩服埃文-貝爾,不是因為其他的,隻是單純佩服埃文-貝爾接劇本的勇氣,他總是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這是一部非常考驗智商的電影,拋開導演和演員,這甚至可以說是編劇直接在操控著電影與觀眾進行對話。查理-考夫曼顯然是在玩轉電影,想與觀眾鬥智鬥勇。近年來,想玩技巧的電影大多走驚悚片路線,很多還難以自圓其說,草草收尾。這部電影將技巧隱藏在一個簡單的故事中,而且居然還拍得如此文藝,著實讓人佩服。
尼古拉斯在本片中,再次奉獻經典演出,一人分飾兩角,絲毫不落下風。這種非典型好萊塢文藝片的電影,尼古拉斯的表現堪稱出彩。特別是在對查理一角的演繹上,尼古拉斯奉獻了過去三年來的最佳演出。
梅麗爾依舊紮實可靠,近年保持每天都有作品問世的她,一直都在水準之上。劇中追求激情鋌而走險的蘇珊在梅麗爾的演繹下,讓人感歎演技的力量。
要說驚豔,埃文完全可以稱得上與劇本相提並論。流氓、缺牙、邋遢、粗話的外貌形象,隻是一個要素而已,更重要的是,埃文將約翰骨子裏的那種狂熱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埃文飾演的約翰,在對台詞進行表述時的節奏、語調和深情,將語言的魅力完全展現在觀眾麵前,毫無疑問,約翰是一個天才,埃文-貝爾也是。
頒獎季才剛剛拉開大幕,‘改編劇本’帶領著一眾主創人員,來勢凶猛。”
尼爾-達西在“紐約時報”上刊登的影評,為無數觀眾解開了疑惑。
事實上,許多觀眾在看完“改編劇本”之後,的確都是雲裏霧裏的,電影院裏傳出來不是叫好聲,更多是一連串的問號。葛瑞-列儂是在首映式舉行的第二天,也就是周六晚上才去觀看“改編劇本”的,主要還是因為目前電影隻是進行點映,購買門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葛瑞-列儂因為工作的關係,其實並不太經常看電影,不過今年以來,這已經是他第二次進入電影院了,上一次是因為“狙擊電話亭”,這也算是他畢業以後比較難得的一件事。
坐在電影院裏,葛瑞-列儂發現,全場所有位置都已經坐滿了,看來觀眾的積極性都還是很高的。而且,有些意外的是,一眼掃過去,年輕人不多,中年人的比例反而比想象中高一些。原本葛瑞-列儂還以為最開始來捧場的都是歌迷影迷呢。現在看來,埃文-貝爾在電影市場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改編劇本”這樣的文藝片對年輕人吸引力不大,不過卻並不影響上座率。
很快,電影院的燈就熄滅了,開始播放廣告,這也就意味著電影就要開始了。
雖然葛瑞-列儂之前在海報上就看見過埃文-貝爾的中年痞子造型了,但電影開始之後不久,當約翰-拉羅歇出現的時候,葛瑞-列儂還是愣了愣,花了幾秒鍾才認出來,這個缺了一口牙的男人居然就是埃文-貝爾!現場觀眾們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十分清晰,證實了大家都和葛瑞-列儂一樣,受到驚嚇了。
電影的前半部分,符合文藝片的基調,相對來說枯燥一些,不過內容也相對來說簡單一些,沒有太複雜的部分。葛瑞-列儂心情倒也放鬆,可是當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查理拿起錄音機,開始錄製下自己對劇本的想法,赫然就是電影前半部分內容時。現場觀眾“哇”的感歎聲清晰無比。
葛瑞-列儂也不由打起精神,顯然,故事從這裏進入了高速變化的部分。
隨著情節的發展,電影院內部的問號越來越多,一直累積到查理第二次拿起錄音機時,說到,“我是查理-考夫曼,又老又肥,考夫曼和製片人坐在飯店裏,考夫曼為爭取對方找他寫劇本,竭力討好她,大汗淋漓……”
所有觀眾再次發出了驚訝的“哇”聲音,這時,葛瑞-列儂已經意識到了,電影真實中的編劇查理-考夫曼其實就是在不停地套環,將整個劇本變成無數個環套,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推翻觀眾的猜想,“戲弄”觀眾的同時,讓所有人都猜不出故事最外層的套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