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結束了“加勒比海盜”、“真愛至上”的拍攝之後,埃文-貝爾就投入了其他繁忙的工作,即使音樂方麵有一張單曲“頂級(The. A. Team)”問世,但宣傳甚少,埃文-貝爾幾乎將所有精力都花費在百老彙之上了。現在,埃文-貝爾又要開啟他的電影征程,因為“撞車”就要開拍了。
在學校裏分別拜見了理查-溫迪、穆勒-蘭斯之後,第二天埃文-貝爾就離開了劍橋鎮,回到了曼哈頓的百老彙大道。於六月三十日結束了“九”的最後一場表演,這出在托尼獎上獲得三大獎項肯定的劇目,成為了新湧進百老彙大道的觀眾首選劇目。
從紐約到洛杉磯,埃文-貝爾已經很是熟悉了。昨夜在百老彙劇院盛大的掌聲還在耳邊,今天一切就都已經過去了,一味沉浸在過去輝煌之中,隻會讓人固步自封。隻有昂首挺胸,將視線放在遙遠的未來,重新開始自己的步伐,開始一段嶄新的旅程,才能享受旅途的風景。
雖然媒體還在渲染埃文-貝爾今年頒獎季的輝煌成績,從格萊美到奧斯卡再到托尼獎,埃文-貝爾的的確確是創造了一個輝煌的“過去”。但對於埃文-貝爾來說,格萊美隻是旅途中的一站,如果之後的專輯無法超越“二”,那麼他歌手的印象也就永遠停止在這裏了;托尼獎是對他十年百老彙生涯的一個嘉獎,也是作為現在的埃文-貝爾受到的一個禮物,但未來如果百老彙還有出色劇目邀請的話,埃文-貝爾絕對還是會義無反顧地答應下來;至於奧斯卡,他甚至沒有出席過奧斯卡!
所以,將2003年過去六個月的輝煌拋在腦後,以洛杉磯為新起點,以“撞車”為新平台,埃文-貝爾又踏上了全新的旅程。
這一次,保羅-哈吉斯將“撞車”故事的發生地點安排在了洛杉磯,拍攝地點也選擇在了洛杉磯。不僅因為保羅-哈吉斯在洛杉磯生活了很多年,也是由洛杉磯這座城市的忒點所決定的。多民族文化、多階層文化在這個城市中相互碰撞著,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引發新的衝突。一直到今天,種族問題依舊在困擾著這個城市中的居民:不是說紐約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隻是洛杉磯因為其特殊的城市屬性,越發鮮明罷了。
保羅-哈吉斯選擇了洛杉磯,來反映“撞車”之中關於白人、黑人、中美洲裔、亞裔、中東裔等世界各地的人種的衝突,並且構建出因為階級、種族而迸發的衝突。
“撞車”開拍之際,受到了媒體無盡的矚目。
這是埃文-貝爾第二次擔任製片人的電影,與“致命身份”一樣,埃文-貝爾又再次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編劇,甚至更進一步讓保羅-哈吉斯成為了導演;同時,演員陣容的強大也與“致命身份”的特點相似。桑德拉-布洛克、馬特-狄龍、桑迪-牛頓、布蘭登-費舍爾、唐-錢德爾……這一係列的演員名單,比“致命身份”的卡司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媒體敏銳地發現,埃文-貝爾第一次製片的電影“致命身份”是群戲,演員必須融入劇情之中將整部電影烘托起來,電影才會出彩;而這一次,“撞車”依舊是群戲,在已經公布的主要演員名單中,已經有超過二十名演員了。
其中,十一工作室並沒有公布主演名單,甚至於比“致命身份”更誇張,埃文-貝爾當初在“致命身份”之中雖然戲份不多但還是關鍵角色,但這一次,十一工作室在記者發布會上麵對提問時,保羅-哈吉斯清晰地表達了電影的理念:這是一部群戲電影,沒有主角,隻有戲份稍微多一點的配角。
“撞車”無疑也是一部整體大於個人的作品,埃文-貝爾對於劇本類型的喜愛顯露無疑。埃文-貝爾也承認,他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必須先是一個好的故事,然後才是好的角色。
不過有記者就提出了“加勒比海盜”這部電影,雖然這部電影還未上映,但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角色無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對此,埃文-貝爾的回答是,“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好劇本,隻是剛好男主角太有魅力罷了。”這讓現場的記者們是齊刷刷地翻了一個白眼:這解釋不就等於沒有解釋嘛。
不同於“致命身份”當時的冷清,這一次媒體對於“撞車”的開拍傾注了無數熱情。根據保羅-哈吉斯對劇本的描述,媒體都清楚地知道,這是一部關於種族的電影。但保羅-哈吉斯表示,他不想要悲天憫人地講故事、也不想要長篇說教式地傳達理念,他隻是用雙眼去發現洛杉磯身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