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 經典妖孽(1 / 2)

角色終究是要為電影服務的。

埃文-貝爾在接拍“機械公敵”的時候就如此說過,當初“機械公敵”過於注重威爾-史密斯的個人魅力,從而忽略了對男主角的塑造,遏製了電影在票房上的進一步發展。這一次,“加勒比海盜”之中塑造的傑克-斯派洛船長,以他一個人的魅力就搶走了整部電影的風頭,準確地說,所有人都隻記得一個傑克-斯派洛船長,其他都是浮雲。

但是,“加勒比海盜”卻成功贏得了大家的口碑,為什麼?

因為電影對於傑克-斯派洛船長的塑造足夠到位,但角色依托電影而存在,雖然角色的個人魅力搶走了整部電影的風采,但角色和電影形成完美的融合,互相促進,從而使得角色的成功帶動了電影的口碑。那麼也就順理成章了。簡單來說,“加勒比海盜”充分發揮了角色的魅力,而上一輩子的“機械公敵”隻是依靠演員的魅力。

在“紐約客”發布的影評就提到了這一點。

“一部電影的特效再恢弘也是枉然,但是如果商業大片能夠有一個還可以的情節,再加上獨一無二的角色,那麼作品的成功就可以預計了。‘加勒比海盜’能否成為經典現在還無法下結論,需要時間來證明。但是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具有加菲貓屬性的隻讀文件,卻很有可能將成為電影史上抹殺不去的一個獨特印記,至少有人想在海盜這個角色上取得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從海盜電影出現以來,這類型作品有過市場,卻始終沒有取得輝煌。但現在,打破常規的傑克-斯派洛船長,不僅打破了人們對於海盜的固有形象,也打破了海盜電影的桎梏,成功掀起了一股隻屬於妖孽船長的熱潮!

傑克-斯派洛船長塑造的成功證明了,在商業電影之中演技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隻有一個出色的角色才能讓商業電影的大場麵不再空洞。當商業電影之中出現了傑克-斯派洛船長這樣一個讓我們感同身受的角色,活生生的、彷佛就在眼前的那種,而非隻會插科打諢耍貧嘴的紙片小醜,那麼這部商業電影就脫離了‘空虛、乏味、看過即忘’的境界了。”

顯然,“紐約客”對於“加勒比海盜”也是讚譽有加。

不過物極必反,這是注定的。但所有媒體都將讚譽之詞送給了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妖孽時,但所有影評人都對埃文-貝爾突破禁錮創造出一個足以名留影史的角色時,“首映”再次站出來唱反調了。

艾略特-卡特以“當外表大於內涵”為標題,撰寫了這篇評論。

“枯燥無味的劇情,淺嚐則止的特效,不倫不類的場麵,還有外表大於內涵的角色,讓這部‘加勒比海盜’平淡無奇。

當一部商業電影丟失了劇情之後,又丟失了特效和大場麵,還丟失了角色內涵,無疑是一個災難。‘加勒比海盜’老套的正義戰勝邪惡故事,即使添加了海盜這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依舊逃不開商業電影的固定模式。而劇情筆墨側重在海盜船長身上,更是打破了主角三人行的平衡,從而讓一部電影淪為可笑的個人秀。

再把話題回到傑克-斯派洛這個角色身上,搖滾巨星的外貌、搶人眼球的基佬行為,這種以外貌切入角色的演技,實為下乘。讓人不由懷疑,埃文-貝爾是否已經沒有招數可以使用了,在年初因為出格舉動而被施舍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之後,這位‘演技天才’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看看那個瘋癲的傑克-斯派洛船長就可以知道:也許埃文-貝爾真的沒有能力取得突破了。”

在美國,唱反調的聲音總是會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這一次也一樣,艾略特-卡特認為埃文-貝爾嘩眾取寵、江郎才盡的評論,被轉載的數目絕對不小,其中“世界新聞報”就大方地轉載了“盟友”的評論,為傑克-斯派洛熱潑冷水。

當然,在排山倒海、鋪天蓋地的稱讚聲中,這一點點不同的聲音還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媒體、評論對於傑克-斯派洛源源不絕的讚歎之中,對於埃文-貝爾的讚揚更是數不勝數。

在此之前,埃文-貝爾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範圍內的人氣,更多都是來自於他的歌手身份,畢竟兩張專輯累積銷量已經強勢逼近兩千萬這個數字,獲得的關注可不是一點半點。但反過來說,埃文-貝爾身為演員獲得的人氣,簡直就是微不足道了。

看看埃文-貝爾目前上映的電影,“死亡幻覺”、“白夜追凶”、“改編劇本”、“致命身份”,雖然都有不俗的票房,而且還為埃文-貝爾在學院派專業人士之中獲得了居高不下的聲譽,其中“改編劇本”還讓埃文-貝爾成為了奧斯卡曆史上最年輕的男性演技獎項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