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話不投機(1 / 2)

邁克爾-伊納斯會找埃文-貝爾交談,好奇心固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埃文-貝爾在過去兩年內對作品挑選的敏銳,才是最重要的核心。想想“加勒比海盜”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埃文-貝爾的堅持,拍攝出來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邁克爾-伊納斯對於埃文-貝爾的眼光還是有點期待的,如果埃文-貝爾真的眼光獨到,那麼迪士尼與他發展出一些友誼也未嚐不可。

在好萊塢,一個出色的製片人絕對是十分受歡迎的。不提說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這些大導演客串製片人,也不舉例說威爾-史密斯、湯姆-克魯斯這些大牌演員兼職製片人,單說傑瑞-布魯克海默這位金牌製片人,“壯誌淩雲”、“黑鷹計劃”、“珍珠港”、“絕地戰警”、“勇闖奪命島”、“國家公敵”,包括現在CBS電視台的王牌電視劇“犯罪現場調查”,都是他名下的作品。而湯姆-克魯斯、威爾-史密斯等大牌明星,都是傑瑞-布魯克海默一手捧出來的。由此可見,一位出色製片人的重要性了。

真正出色的製片人,他們有敏銳的市場觸覺,也有傑出的洞察力,還要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在他們手中,往往可以創造出一部又一部的電影奇跡。埃文-貝爾目前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對劇本挑選的毒辣眼光,還有幾次對電影策劃、宣傳的提案都彰顯出了能力,首次製片的“致命身份”更是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

所以,邁克爾-伊納斯與埃文-貝爾交談,原本是希望能夠從埃文-貝爾身上看到一些優秀製片人的閃光點。但可惜,埃文-貝爾一句話就打消了邁克爾-伊納斯的所有想法。

未來將會是三維電影(3D)的天下?這句話聽起來再荒謬不過了,邁克爾-伊納斯頓時判定:埃文-貝爾是虛有其表的,之前的成功隻能說是運氣。

三維電影,也可以稱之為立體電影。早在1839年三維眼鏡的遠離就已經出現了,而1952年的“非洲曆險記”則認定為史上第一部真正的三維電影。不過,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三維電影始終沒有能夠進入主流市場,在各大電影公司嚐試在電影技術方麵做出改革的道路上,包括高清、寬頻、三維等技術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三維技術始終缺乏市場。今年的暑期檔,即將上映的“非常小特務3”就是三維電影,但沒有任何專業人士看好這部電影的前景。

埃文-貝爾清清楚楚地記得,讓三維技術真正風靡全球的電影就是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這部由“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籌備了近十年的電影,耗資五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預算最高的電影,最終拿下了二十七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超越“泰坦尼克號”,成為影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從那之後,三維電影才真正崛起!如此大事件,就算是一個普通人都記得,何況埃文-貝爾上一輩子還是娛樂記者,更是再清楚不過了。

所以,邁克爾-伊納斯要詢問埃文-貝爾對電影發展方向的看法,他當然是投三維電影一票了。不過,看在邁克爾-伊納斯的眼中,埃文-貝爾的這個回答絕對是可笑的。現在的好萊塢,依舊沒有任何一家電影公司看好三維電影的發展前景。

如果要談三維電影,埃文-貝爾覺得,二十世紀福克斯才是合適的對象,因為後來詹姆斯-卡梅隆就是說服了二十世紀福克斯,投資了“阿凡達”,並且創造了票房奇跡。所以,埃文-貝爾從來沒有打算和邁克爾-伊納斯靜下心來“好好談談”,他隻是應付性地隨口說說罷了。

在埃文-貝爾看來,近年來,迪士尼的確是在走下坡路的。

賴以成名的動畫部門已經在電腦時代處於落後地位,但是邁克爾-伊納斯還是抱著“我們是老大”的心態,不願意向皮克斯低頭。固然史蒂夫-喬布斯的態度強硬,讓迪士尼這家大公司很不舒服,但如果迪士尼真有合作誠意,就不該撕破臉,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才是真道理。可惜,邁克爾-伊納斯和迪士尼高層們的錯誤判斷,讓迪士尼的動畫部門固步自封,始終無法取得進步。現在不僅夢工廠、皮克斯已經領先於迪士尼,就連後起之秀藍天工作室都在技術方麵取得了領先。迪士尼現在的處境的確不好。

電影部門在質量上也被無數專業人士詬病,迪士尼很少能夠推出口碑、票房表現讓人眼前一亮的電影,主打青春校園市場的作品,往往都是辛德瑞拉故事的無數變種,毫無新意。這一次,“加勒比海盜”的大獲全勝,也僅僅是靈光一現而已。難怪後來看到“加勒比海盜”的票房勢如破竹,迪士尼就按捺不住了。要知道,在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的競爭之中,迪士尼已經遠遠落後幾位競爭對手了,隻能看著其他競爭對手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