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紮克伯格自然不知道埃文-貝爾腦袋裏僅僅轉了一個彎就想了那麼多,他聽到埃文-貝爾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不由開心地笑了起來。馬克-紮克伯格原本就娃娃臉,笑起來更是像一個孩子,他對於這個能夠理解他支持他,甚至開導他給他無數創意的朋友,的確是再喜歡不過了。
馬克-紮克伯格其實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他的小世界裏,有著他的想法和創意,也有著他的生活方式。隻有當你的行事作風符合他世界的規則時,他才會接納你成為他世界中的一員。所以他不擅與人相處,同時他也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臉書”走上軌道之後,許多元老員工都沒有能夠留下來,各中原因有很多,但馬克-紮克伯格的難以相處勢必就是其中之一。
但也正是因為他難以相處,所以一旦被他的世界所接納了,那友情就將會持續很久。埃文-貝爾記得,在他車禍重生之前,馬克-紮克伯格是結婚了的,他的女友是華裔,兩個人交往了有八年還是九年。足以證明馬克-紮克伯格對於他小世界裏的朋友還是很珍惜的。
埃文-貝爾和馬克-紮克伯格認識的時間前後也有一年了,現在在馬克-紮克伯格看來,埃文-貝爾就是他小世界裏的一員。所以,建立了“臉書(Facebook)”之後,馬克-紮克伯格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埃文-貝爾。
“三千美元。”馬克-紮克伯格說話就像是在吐子彈,一說就是一大堆,“之前我在寫網站程序之前,我在猶太學生聯誼會認識的埃德華多,就答應了第一筆投資,一千美元。他對網站的盈利方案已經有想法了。對的,他是商人家庭出身。”
埃文-貝爾愣了愣,沒有想到,曆史還是沒有改變,埃德華多-薩瓦林還是加入了“臉書”的前期創業,隻是自己的加入算是對曆史的發展做出了小小的改變。不知道最終埃德華多-薩瓦林是否還是會走上和馬克-紮克伯格決裂的道路。
埃文-貝爾想了想,他絕對曆史還是會走上原本軌道的。因為埃德華多-薩瓦林接受的教育就告訴了他:沒有植入廣告的網站是幾乎不可能發展起來的,之前已經有無數案例證明了這個事實。埃德華多-薩瓦林對於風投公司是抱排斥態度的,他無法接受這種資金注入模式。所以,不管有沒有埃文-貝爾的加入,曆史的發展還是會一樣的。
這一下,埃文-貝爾有些愣神,因為他發現,很多時候其實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什麼推動曆史車輪前進,改變曆史發展方向之類的,還有那風靡全球的“蝴蝶效應”,似乎都在表明,人類也可以依靠個人的力量改變許多事。這是事實。但是在曆史必然性的發展勢頭麵前,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了。
沒有第一時間聽到埃文-貝爾的回應,馬克-紮克伯格有些意外,雖然隻是一兩秒的時間,但他們兩個平時的交流總是你來我往,十分迅速,所以這一兩秒也就被放大了不少。馬克-紮克伯格想了想,“需要我上門給你看看網站的框架嗎?現在還沒有上線,而且功能我還在完善中,有點簡單。”
馬克-紮克伯格的家也在紐約,要過來找埃文-貝爾的話,也很是方便。不過,埃文-貝爾剛才的愣神可不是在考慮這個問題,所以他很快就回過神來,“不,不用。三千美元?沒問題。”
對於埃文-貝爾的幹脆,馬克-紮克伯格稍微鬆了一口氣。在馬克-紮克伯格認識的朋友中,普遍都家境不錯,但是能夠交托信任的本就不多,更何況他們都已經過十八歲了,如果要創業才不會想家裏伸手,所以啟動資金還是比較困難的。而埃文-貝爾就是馬克-紮克伯格願意信任的朋友中,資金力量最雄厚的。誰都知道,埃文-貝爾白手起家,將十一工作室帶到了現在的高度,絕對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
本來,馬克-紮克伯格還想調侃一句“以後需要追加投資的話就找你了”,可是念頭才剛剛冒出來就被他熄滅了,這可不是他的風格。
“我自己也投資了一千美元,再加上技術股,我拿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你拿百分之三十,埃德華多拿百分之十。”馬克-紮克伯格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他並沒有詢問說“這樣可以嗎?”因為他習慣由自己來做決定。不過,在說完話之後,馬克-紮克伯格還是停頓了一下,給予了埃文-貝爾回應的時間,他還是希望“征詢”一下這位朋友意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