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 戛然而止(1 / 2)

歌迷們呼籲紐約站加場的請求,很快就得到了回應。對於真心支持自己的歌迷,埃文-貝爾一向都很大方。最主要的是,紐約站的門票居然會如此快速就被搶購一空,著實是沒有預料到,而且十一工作室對於大紐約都市圈的門票需求也有錯誤的估算,所以加一場的決定很快就得到了十一工作室的同意。

在確認了麥迪遜廣場花園十二月十一日也可以使用之後,“第一次”全球巡回演唱會紐約站的演唱會就增加到了三場。第三場一萬七千張門票,特瑪捷票務三天後的九點再次開啟了網絡售票。

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網絡堵塞,特瑪捷票務專門增加了公司的臨時服務器,結果勉勉強強應付過了九點到九點零一分那六十秒的瘋狂時光,所有一萬七千張門票眨眼之間就銷售一空。這不叫做“售票”,而是名副其實的“搶票”。比的就是誰的手快,還有誰的網絡速度快,再就是……運氣了!

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還是太“小”了,僅僅兩萬個座位根本滿足不了廣大歌迷的願望。即使是開了三場,依舊有許多歌迷沒有能夠買到票。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就是這是一次全球巡演,錯過了紐約,後麵還有很多很多站表演,大家都期待埃文-貝爾的巡演能夠再更大的場館進行演出,比如說十萬人的大型演唱會,那麼所有渴望進場的歌迷都能夠得到機會了。所以,紐約站,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前有“陽光小美女”笑傲哥譚獎,後有“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會搶票風波,2005年的秋天對於埃文-貝爾來說,絕對是熱鬧非凡,夏天的陽光似乎還籠罩在埃文-貝爾的身上,遲遲不願離去。秋日懶洋洋的陽光也帶著了一些燦爛的味道。不過,這一切都在十一月二十六日,“紐約郵報”刊登的一則廣告問世之後,戛然而止。

“紐約郵報”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創建於1801年,現在的發行量雖然已經下降到四十萬份以下——曾經的巔峰時期達到過七十萬的數字,但其依舊是紐約最重要的報紙之一。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紐約郵報”一直都以“最真實地記錄世界上每日生活的報刊之一”贏得廣大的群眾基礎,不過1977年這份報紙被魯伯特-默多克成功收購之後,報紙的風格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暴力和性的有關新聞被無限放大,醜聞和案件的報道占據了報紙的主題,並且通過渲染和誇張的語言來吸引讀者。

魯伯特-默多克,世界首屈一指的媒體大亨,新聞集團的最大股東,同時也是“太陽報”和“世界新聞報”的擁有者。當初魯伯特-默多克通過“世界新聞報”進入了倫敦新聞市場,而“紐約郵報”則是這位媒體大亨進入紐約新聞市場的敲門磚。

雖然“紐約郵報”和“世界新聞報”沒有必然的聯係,但是他們在新聞集團的引導下,為了新聞不折手段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所以,“紐約郵報”盯著埃文-貝爾不放,也並不稀奇:當然,有肖恩-霍爾的關係在,他們對於抹黑埃文-貝爾更是樂此不疲。

不同於“世界新聞報”的主要影響力還是在英國,“環球報”等超市小報影響力十分有限,“紐約郵報”每天可以銷售出三十多萬份報紙,影響力還是十分可觀的。所以,保守派人士就在“紐約郵報”刊登了一則廣告:與其說是廣告,不如說是聯合聲明,隻是剛好刊登在廣告位上而已。

這份聯合聲明表示,堅決抵製“斷背山”在美國各大院線上映,認為美國電影協會應該禁止放映這部電影。他們認為“斷背山”是對上帝的褻瀆。同性戀違反道德,傷害了家人的情感,與偷竊、殺人沒什麼兩樣,認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就連動物都不會這麼做。聯合聲明之中對埃文-貝爾以及整個“斷背山”劇組進行了強烈譴責,認為他們正在誤導青少年,這將教導孩子們接受同性戀——埃文-貝爾對於青少年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最後,聯合聲明還表示,下周周末將在紐約、洛杉磯和鹽湖城三個地方舉行抗議遊行,號召所有支持者聯合起來,對“斷背山”的上映表示強烈抵製,呼籲各大院線禁止放映這部作品。

這個聯合聲明一經刊登,頓時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蔓延了開來。其實,同性戀問題在美國已經是長久以來累積的問題了,隻需要一點點敏感的話題,就能夠輕易炒作起來。比如說選舉時間到了,比如說有同性戀遊行出現了,比如說“哈利-波特”上映了——保守派一直認為這部電影具有強烈的同性戀傾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