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曼哈頓最南端的炮台公園(又譯作巴特裏公園),這裏因為擁有克林頓堡國家紀念碑而形成了公園的雛形,隨後由出現了“移民”銅像,這是為通過克林頓堡大門來到美國的八百萬移民而建造的。所以,炮台公園對於移民雲集的下.城區來說,一直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在這裏,紀念碑和綠地是主要的景色,臨海的碼頭可以看到大炮,還有不遠處的自由女神像和愛麗絲島。
今天,炮台公園一大早就聚集了大量的人群,放眼望去,絕對超過萬人的規模,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炮台公園最終一共聚集了超過五萬人。走進炮台公園的現場,可以看到廚房、臨時醫院和圖書館等設置都準備完畢,還有大批誌願者正在發送著維護同性戀權益的傳單。
雖然這是因為抗議保守派人士呼籲禁止“斷背山”上映的遊行,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斷背山”不是一部同性戀作品,那麼就根本不可能會發展到今天的境地。所以,現場發送維護同性戀權益的傳單,也是一個可以預料的舉動。
隻不過,現場可不是所有人都是同性戀權益維護者,至少有兩成的人是為了看熱鬧而來的,他們想看看保守派是否會有行動?又或者是埃文-貝爾會有什麼舉動?還有兩成的人是為了抗議“言論自由”而來的,他們對於“斷背山”這部電影本身沒有任何興趣,隻是為了表達對埃文-貝爾的支持前來的。所以,隻有不到六成的人是專門前來為“斷背山”應援而來的。
但不管如何,現場各式各樣的抗議牌子、五花八門的標語將炮台公園都填滿了。那漫山遍野的人群和標語,讓人清楚地感受到了紐約這座世界級大都市的繁榮和喧鬧。
而紐約警方對此次大規模遊行高度戒備,超過四百名警.察全副武裝部署在現場維護秩序,數十輛警車把守在各個路口,以應付緊急情況,警方甚至還臨時搭設了瞭望塔台,與空中盤旋的警用直升機構成了立體警戒網。唯恐保守派人士也抵達現場,直接爆發了正麵衝突,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在超過五萬人的現場,沒有舞台的情況下,埃文-貝爾就宛若一顆水珠彙入了湖泊一般,即使這顆水珠再晶瑩剔透,宛若鑽石版閃閃發光,要找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記者們本來還以為埃文-貝爾會高調出現,但是當他們發現埃文-貝爾、安妮-海瑟薇等人的時候,已經過了午飯時間。埃文-貝爾等人就坐在公園的一個角落,手裏舉著抗議的牌子,和所有抗議人群一樣,堅持地表達著自己的立場。沒有刻意地嘩眾取寵,也沒有刻意地煽動大眾情緒,這倒讓大家頗為意外。
第一個找到埃文-貝爾的,正是來自“紐約郵報”的記者,作為抗議示威遊行的源頭之一,“紐約郵報”一直在努力跟進著事件的發展。雖然“紐約郵報”也不是什麼好鳥,但比起“世界新聞報”來說,他們還沒有無恥到那個地步,和十一工作室還是保持了某種程度上的友好。
記者看了看埃文-貝爾手裏的牌子,上麵寫著,“我們有權利!”他想了想,就帶著自己的錄音機走了上前,“埃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你不是說過,你們拍攝‘斷背山’,就是希望拍攝一部沒有人看的電影。那麼,為什麼在保守派人士對你們的電影進行排斥的時候,你不幹脆就限定放映了呢?還是說,你在試圖博取眼球,你最根本的想法還是要贏得大眾的矚目?”
不等埃文-貝爾回答,旁邊就一群人咒罵了過來,“去吃屎吧你”、“草你的母親”、“你就是婊.子.養的”……那聲浪將不遠處的記者都慢慢吸引了過來。因為今天早晨抗議示威開始之後,大家都十分有秩序,隻是在表達著自己的立場,並沒有過激的舉動出現,這無疑是讓記者們失望的。現在,終於有波瀾了,自然都靠了過來。
作為當事人,埃文-貝爾麵對記者的時候永遠都是冷靜的,因為他自己曾經就是記者,他知道應該怎麼對付這些記者,他是再熟悉不過了。埃文-貝爾依舊舉著自己的牌子,“不!我是在捍衛我電影上映的權利!就算我的電影在四千家電影院上映了,不想看電影的人依舊不會走進電影院;相反,如果想看我的電影,即使電影隻在四家電影院上映,也依舊會有人前去觀看。我就是在捍衛我‘四家’電影院的權利!”
“紐約郵報”的記者剛才設了一個套,看埃文-貝爾居然不鑽進來,不由有些失望。不過他轉眼就又想到了應該如何挑釁了,可還沒有他說話,埃文-貝爾就接著說到了,“再說了,如果我要博取眼球,我想不需要我做什麼,你們媒體自己就已經忙個不停了吧。”這句話就意味深長了,將眼前那個記者諷刺得一時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