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天翻地覆(1 / 2)

這是屬於十一工作室的一屆奧斯卡,“斷背山”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配樂等五項大獎;“陽光小美女”則吧最佳原創劇本收入囊中。這是十一工作室連續第二年問鼎最佳影片的頭銜,這個以音樂起家的小作坊,無論是規模還是口碑亦或者是票房和矚目,都已經悍然成為了好萊塢頂級電影公司們必須關注的對象了。

這還是屬於埃文-貝爾的一屆奧斯卡,“斷背山”和“陽光小美女”的製片人都是他,這讓已經是炙手可熱的埃文-貝爾更是紅翻了天,聽說已經有幾家電影公司醞釀著用四千萬美元的天價片酬邀請他出演新作;而且,埃文-貝爾還在編劇、配樂領域斬獲了業界最高榮譽之一,這也足以讓人看到了他不務正業的輝煌成果。

不過提起這一點,人們也覺得十分有趣,埃文-貝爾其實是演員起家的,但是在演員部門,即使是“斷背山”這一次也沒有能夠給他帶來一座影帝小金人,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而導演方麵,連續第二年提名也依舊是成為了陪襯,隻是這次輸給了自家的作品,也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在演員、導演方麵都未能取得成績,但是在製片、編劇、配樂方麵,埃文-貝爾卻展現出了業界頂尖水準,讓人不由感歎,“時代”周刊去年評選的年度風雲人物果然非同小可。

但是,無論是連續第二年問鼎最佳影片的十一工作室,還是豐收而歸的埃文-貝爾,都沒有能夠引起媒體進一步的興趣,因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吸引了過去。這一次將最佳影片頒發給“斷背山”的壯舉,掀起的驚濤駭浪這才隻是一個開端而已。

評論界是一片讚譽之聲,保守派人士卻引爆了新一輪的抵製狂潮,整個美國都在討論“斷背山”問鼎最佳影片到底意味著什麼。

“電影評論”認為,“斷背山”的勝利其實是一個象征,象征著好萊塢電影節已經將同性戀題材電影搬上了台麵,至少不會再想以前那樣遮遮掩掩了。

“紐約時報”則評論說,這是一屆充斥著政治和道德主題的典禮,更是一屆充滿著社會人文關懷的典禮,學院邁出了一大步,更是整個電影節前進一個台階的象征。

“華盛頓郵報”的觀點表示,電影屆對同性戀的接納正在逐漸升級,觸動無數人敏感神經的“斷背山”現在已經開啟了這扇大門,不久的將來,同性戀權益的爭鬥將會成為政治領域裏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相對於“電影評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的認可,“首映”為首的反對派也聚集了大量的支持者。

“首映”譴責學院派“不知廉恥地去舔埃文-貝爾的菊.花,這將會成為奧斯卡曆史上的恥辱”,他們在文章之中使用了大量直接而凶狠的詞彙,甚至認為這是“奧斯卡衰敗的開端”,在反對立場上毫不猶豫地一去不回頭。

“紐約郵報”也秉持了相似的觀點,當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成為奧斯卡表率的對象時,這也意味著美國流行文化腐朽進入了一個可怕的癌症末期。

另外,“鹽湖城論壇報”的言辭也格外激烈,這將是美國年輕一代墮落的開始,“斷背山”成為被嘉獎的作品,將會從文化上開始侵蝕整個美國社會,最終勢必將引發國家的動蕩。

可以說,支持“斷背山”拿最佳影片的媒體稍微占據了上風,約莫有六成左右的媒體認為這是電影屆的一大進步;而剩下四成的媒體則對學院、對奧斯卡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認為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一項盛世,居然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這是不可以原諒的。

事實上,從“斷背山”的影評來看,超過九成的媒體都是叫好的,但這隻是針對電影本身而已。一旦“斷背山”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其社會影響、其政治連帶的波長絕對不可小覷,所以認為這是學院一大昏招的媒體自然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特別是保守的民主黨派人士對此反應十分激烈,比起之前僅僅是保守派人士、宗教團體的反抗,有了民主黨這樣政治團體的加入,反抗的勢力一夜之間就如同滾雪球一般壯大了起來。

對於“斷背山”、對於最佳影片的爭論正在持續高漲之中,全世界的媒體都對此表示了關注。

亞洲媒體的主要觀點是放在了“亞洲導演在奧斯卡上的第一次勝利”上,特別是中國兩岸三地的媒體更是敲鑼打鼓地慶祝著。至於同性戀題材電影的影響,倒是沒有過多關注:畢竟那是在美國,不是在他們的土地上。更誇張的是,成為了亞洲驕傲的“斷背山”,因為尺度問題,甚至很難在中國內地上映,這著實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