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貝爾的強硬,可以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卻有在預料之中。說是意外,主要是因為泰迪-貝爾給人的印象一向都是憨厚老實的,而且十一工作室的行事作風也不是這種咄咄逼人的類型;但又不是意外,則是因為大家都能夠理解這個情況,其實媒體圈子裏的人都不是傻子,他們沒有參合到“環球報”的行列裏去,就是知道了真相,自然不會愚蠢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泰迪-貝爾的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環球報”這一次的舉動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抓住了機會,但他們卻忽略了兩個事實:第一,埃文-貝爾已經不是四年前被誹謗的那個少年了,而且這一次事件之前的輿論雖然在肖恩-霍爾的煽動之下有出現物極必反的局麵,但終究還是一個正麵事件;第二,埃文-貝爾在德納利國家公園的事有無數的人證物證,根本不是一個輿論導向就能夠抹殺的。
所以,“環球報”引發的風波更多隻是局限在網絡上,真正願意跟風的媒體寥寥無幾。網絡是一個特殊的媒介,網民們根本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反正隱藏在一堆數據後麵,愛說什麼說什麼,平時看不慣埃文-貝爾的人都可以站出來說幾句,要成為網絡熱點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
總體而言,“環球報”指責埃文-貝爾惡意炒作的事件,根本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隻有在網絡上沸沸揚揚,而社會媒體、社會輿論則依舊停留在埃文-貝爾是否可以稱得上是草根英雄的階段,顯然是慢了整整一拍。
但是,“環球報”因為自作聰明,如今卻要麵臨來自十一工作室的怒火,還有埃文-貝爾龐大粉絲群的怒火。
對此,“環球報”的應對措施是:強硬到底!“環球報”當即就對泰迪-貝爾的言論發表了反擊,他們認為泰迪-貝爾在試圖剝奪他們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這是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褻瀆;另外還認為十一工作室發展起來之後,不僅是埃文-貝爾,整個十一工作室都陷入了一種盲目自大、浮誇驕傲的情緒之中,就像一個暴發戶,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財富和能力。
“環球報”的這一舉動無疑是火上澆油,頓時就引發了整個娛樂圈媒體的抵製。
其實埃文-貝爾在德納利國家公園的事情隻需要簡單調查一下,就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即使當初肖恩-霍爾在“世界新聞報”提出草根英雄名號時,都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了解,知道所謂的真相根本就沒有篡改的可能性。所以,當“環球報”所謂的惡意炒作言論起來時,肖恩-霍爾根本就沒有跟風的打算,反而是在這個事件裏銷聲匿跡了。
為了反駁“環球報”的汙蔑,羅伯特-法瑞斯、傑-約翰遜等人都紛紛站出來接受了采訪,將自己知道的事情陳述起來,把德納利國家公園十一天的事跡全部拚湊了出來;當初駐留在安卡雷奇的“荒野生存”劇組也有不少人站出來把事實講了出來,這根本不需要套口供什麼的,因為這就是事實;還有國家公園的救援隊員、包括阿拉斯加當地的電台、政府官員,所有參與到這件事之中的人都站出來接受了采訪,一點一點將事情還原出來。
其實整個事情的真相一點都不複雜,但是這一輪的證言也將之前“世界新聞報”、“娛樂周刊”等媒體報道的事情經過還原,並且把過程中的不少細節都挖掘了出來。不僅把“環球報”荒謬的觀念推翻了,還讓所有的民眾看到了整個事件的原貌,對於埃文-貝爾在自我拯救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冷靜、機智和樂觀,都感歎不已。
隨後,“紐約時報”又披露了懷特-庫斯的真實身份。懷特-庫斯根本就不是教授,隻是一所三流大學的圖書管理員罷了,他是被“環球報”收買,然後安插了一個合理的身份,以心理學教授的身份站出來對埃文-貝爾進行抨擊。
在當時輿論沸沸揚揚的情況之下,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層出不窮,人們一時間對於懷特-庫斯的身份根本沒有過多研究,而網絡言論也就被懷特-庫斯這位“叫獸”的肯定言論激發了出來。
真相大白了,其實根本沒有花多少力氣,“環球報”這次的陰謀根本就不堪一擊,把整個事件弄清楚之後,大家都明白了真正在惡意炒作的應該是“環球報”才對。而埃文-貝爾呢?這位“惡意炒作”的主人公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根本就沒有試圖炒作的意圖,更重要的是,埃文-貝爾需要炒作嗎?人氣高如埃文-貝爾,他從來都不需要炒作,相反為了躲避媒體他還費盡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