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 目光所向(1 / 2)

伴隨著九月五日的陽光照射在水城威尼斯平靜的海平麵上,第六十五屆迎來了電影放映的最後一天,而今天隻有兩部影片將舉行首映,同時也是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重頭戲:“摔跤手”和“朱諾”。

兩部電影都是全球首映。“摔跤手”在之前的內部試映時受到了如潮的好評,威尼斯電影節的主席馬克-穆勒更是驚呼這是今年最佳作品之一,被普遍認為是今年金獅獎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而主演米基-洛克的精彩表演更是被讚譽為職業生涯最佳表現。

“朱諾”迄今為止從未露麵過,沒有試映也沒有內部評價,所有一切都蒙著一層麵紗,演員陣容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詹妮弗-加納了,艾倫-佩姬則是文藝青年們的新寵,但嚴格說來,以年輕演員為主的卡司沒有絕對的吸引力。但“朱諾”有一個殺手鐧:埃文-貝爾!這就足夠了。

九月五日的早場,“摔跤手”率先登場。這是一個關於沒落摔跤手的老套故事,但是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接受了去年作品“珍愛源泉”慘敗的教訓,這一次沒有了野心,冷靜而誠懇地投入到作品的雕琢之中,讓整部電影散發著動人的溫情。

電影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八十年代事業達到巔峰的摔跤手,被大家親切地成為萊姆,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已經逐漸在賽場上力不從心。一次比賽後,他心髒病突發,醫生定論他再也不能參加摔跤比賽。於是,萊姆在小超市裏找到了賣熟食的工作。雖然他嚐試著以快樂的心態接受這個新職業,但是離開了自己喜愛的賽場,卻再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最後,萊姆選擇重新回到競技場上,哪怕迎接自己的是死亡,也願意將這裏當成是他最後的歸宿。這就像一個在戰場裏耗盡最後一滴鮮血的戰士,也許你不會為主角悲哀,但卻無法不感到動容。

米基-洛克出演萊姆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因為他本身的人生經曆就與萊姆形成了一種隱性的呼應。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米基-洛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在經曆了幾部作品的失敗之後,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訝然的決定:放棄演員職業,轉行做起了拳擊手,完成自己兒時的夢想。

在拳擊手的那五年時間內,他的成績還不錯,連贏了八場,隻差三場就能拿下輕量級冠軍,但卻因為神經問題而退出了比賽。之後他又因為嚴重腦損傷而徹底退出了拳壇。那時,他的臉部已經做了四次陣容手術,重塑了被打爛的鼻子和曾經很帥氣的顴骨,連他的耳朵都被醫生割掉了一些,用來修複他的麵容。而他在拳擊場上贏得的獎金,全部都在整容手術和心理治療之中消耗一空。

為了維持生計,米基-洛克於1995年再次回到了電影界,在過去的十三年時間裏,米基-洛克完全就是處於沒有人願意用他的尷尬境地,但他還是依靠自己以前的人脈,從配角的配角重新開始做起,支撐了自己從深淵裏重新看到光明的這條道路。一直到他遇到了“摔跤手”。

正是這種身份和經曆上的認同感,讓米基-洛克在飾演萊姆時,完完全全與人物融為一體。當電影播放完畢時,米基-洛克贏得了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的超高待遇,這是今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第一次出現的場景。

雖然說“摔跤手”的劇情走向十分俗套,煽情手法也略顯刻意,但總體而來,這的確是目前威尼斯電影節中完成度比較出色的作品之一,與“紙戰士”、“泰莎”、“阿基裏斯與龜”、“懸崖上的金魚姬”等作品支撐起了殘破不堪的第六十五屆威尼斯電影節。

埃文-貝爾並沒有親自前往首映式觀看“摔跤手”,因為他上一輩子已經看過了,老實說,不是他的那盤菜。電影的整體路線套路設置略顯平庸,在世界電影曆史上看過太多類似的故事了,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的煽情手法也太過刻意。可是,電影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讓米基-洛克發光發熱,同時這也成為了米基-洛克演員生涯的轉折點,隨後他出演了“鋼鐵俠2”、“罪惡之城2”和“敢死隊”,在硬漢的道路上東山再起。

不過話說回來,同樣是突出主演,“摔跤手”和“蕾切爾的婚禮”又有所不同,前者的完成度和深度都不及後者,“蕾切爾的婚禮”通過平實的鏡頭和語言將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紛擾以一種冷僻的方式傳遞了出來,其中讓人回味的部分遠遠比“摔跤手”更深刻。另外,米基-洛克的表演之所以出色在於他對角色的認同感,換而言之,就是本色演出;而安妮-海瑟薇的出色卻在於突破,突破了演技壁壘,同時也突破了自身局限。這也是為什麼之後安妮-海瑟薇的表演屢次受到影評人的讚歎、而米基-洛克卻沒有更加亮眼表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