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雲端”的爭論,一如既往的激烈,一方麵主流影評認為埃文-貝爾這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反思,正如電影裏台詞所說,“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副駕駛”,這是人生意義的一種解讀;但另一方麵卻有一種微小的言論認為,埃文-貝爾這是對所謂的“人生意義”進行的反諷,因為思考了人生意義的瑞恩最終還是拖著行李箱,站在航班信息屏幕麵前,重新踏上了雲端的旅程,這對於那些思考人生意義的人來說,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諷刺。
這就是埃文-貝爾電影的最大魅力,你很難斬釘截鐵地說:這就是埃文-貝爾想要表達的內容,因為在不同經曆的觀眾眼中,電影總是會有不同的解讀,這種反思太過私人,也太過深刻。
“在雲端”引發了主流媒體的一陣狂讚之聲,評論界的瘋狂甚至一瞬間將這部作品推到了頒獎季第一熱門種子選手的位置,這倒是和所謂“學院排擠十一工作室”的傳聞完全相反,由此可見埃文-貝爾對於電影的把握是多麼刻骨銘心。
“幽默與情感的巧妙安排聰明絕頂的劇情喜劇、似曾相識卻又異乎尋常的主人公們的魅力難以抵擋,人生的喜悅與哀歎不期而至又捕捉痕跡的速度感令人恍若翱翔,欲罷不能”、“明亮與陰暗,喜感與悲情,虛構與現實等對立要素幾乎不可能地彼此增益、交相輝映”、“反應當今時代的最佳故事,故事與執導的最下麵是幾乎麻木的現代人真實清晰的‘痛感’,多麼完美的切入”、“優美的鏡頭雲煙與繽紛的群像演技之華麗,讓觀眾流連忘返”……
“埃文-貝爾把缺點一籮筐卻又聰明紳士的優雅事業男的魅力展現無遺,布萊克-萊弗利為作品吹來一陣清新刺激又散發著可愛和年輕的春風,查理茲-塞隆用近年來十分罕見的‘傲慢的浪漫’迷人雙眼征服了大屏幕”、“在導演的位置上,埃文-貝爾日趨成熟的鏡頭語言和充沛的畫麵色彩,勾勒出震撼人心的深層反思,沉重、冷酷、殘忍,卻又不失陽”……
包括“娛樂周刊”、“好萊塢報道者”、“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綜藝”、“華爾街日報”等超過十八家權威機構都給予了滿分一百分,雖然有“首映”這樣站在反對立場的雜誌給予了六十五分的超低評價,但是主流媒體幾乎達成了“好萊塢黃金時期作品才有的高藝術性與完成度”的共識。
媒體綜合評分達到了八十八的高分,爛番茄網站的新鮮度則就百分之九十二,所以毫無疑問的是,影片在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兩個女配角、改編劇本等重要獎項的競爭力都瞬間成為了2009年的頒獎季頭號種子。
事實上,兩周之前,十一工作室今年頒獎季的第一部作品“弱點”就率先在三千家院線登場,從十一發行的策略就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部主打在頒獎季有所作為的作品,更多是希望能夠在票房上取得佳績的作品。
“弱點”是十一工作室今年和桑德拉-布洛克合作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假結婚”成為了今年最閃耀的黑馬之一,而“弱點”雖然僅僅投資兩千九百萬,但橄欖球的勵誌題材,也被不少人看好是今年的“永不妥協”——這部現實題材的勵誌電影為茱莉亞-羅伯茨贏得了奧斯卡影後提名。
“弱點”上映之後,媒體六十三分的綜合評分和爛番茄的百分之七十三的新鮮度可以看出,好評還是占據了上風,對於電影的整體評價止步不俗,但對於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來說,卻贏得了職業生涯最高水準的讚美,“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在冷靜之中隱秘著極致熱情的表演,令人怦然心動,堪稱其演技的巔峰”,這也讓桑德拉-布洛克在頒獎季裏贏得了不少的呼聲。
但問題在於,“弱點”整體質量的軟肋比去年“蕾切爾的婚禮”還要明顯,而且“弱點”是一部以票房為目標的作品,所以票房表現也左右了其在頒獎季的進一步表現。
“弱點”是“暮光之城:新月”同一周進行首映的,“暮光之城:暮色”在去年首映取得了格外出色的成績之後,今年第二部“新月”上映時,將粉絲們對偶像電影的支持發揮到了極致,打破了無數的曆史記錄,首映周末一億四千兩百萬的數據讓不少人都跌破了眼鏡。
但是在“新月”的壓迫之下,“弱點”的表現卻十分不俗,首映周末三千四百萬美元的成績,不僅力壓之前一周的災難大片“2012”贏得了亞軍,而且僅僅是一周的票房,就在將紙麵上的成本都贏了回來,這實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