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4 藝術票房(1 / 2)

在熱熱鬧鬧的頒獎季之中,“黑天鵝”於十二月第一周閃亮登場,最終贏得了媒體綜評八十八分,爛番茄新鮮度百分之八十六的肯定,可以說是受到了主流媒體的一致追捧,娜塔莉-波特曼的出色表演虜獲了大多數影評人的芳心,而認為埃文-貝爾足以躋身“大師”行列的媒體更是為這部電影大唱讚歌。

即使IMDB上因為電影是點映,評論的觀眾數目並不多,但作品的即時評分也還是來到了八點四的高分,十分不俗!

“強力與熱情並存,榮光與黑暗共輝”、“想象力延伸了現實的翅膀,不動聲色的恐懼中飽含夢想的荒謬”、“看似平緩的表象下,卻是一個充盈著暴力元素的內核,這種暴力不僅僅停留在情感層麵,還有肉.體!”、“在一個看似平靜的序章後,是急轉直下火速墜入瘋狂的劇情,而令人悍然的是,即使如此,電影依舊保持了猶如芭蕾舞步般端莊的節奏”、“一壇由狡詐和癲狂發酵釀造的醇酒”、“包含了‘禁閉島’的扭曲,吞噬了‘盜夢空間’的重疊,這就是‘黑天鵝’”、“正如絕大多數駭人的噩夢一般,‘黑天鵝’在你還沒有準備妥當時,就已經近乎輕挑地帶你沒入黑暗”……

與此同時,娜塔莉-波特曼在電影中的演出也贏得了一致好評,“毫無疑問,娜塔莉在這部舞蹈心理驚悚作品中,旋轉著輕盈舞步向奧斯卡的領獎台前進”。同樣的,埃文-貝爾的導演也得到了相似的肯定,“繼‘盜夢空間’之後,埃文又席卷了文藝電影市場,他驚人的導演才華足以讓人所有辭藻都黯然失色”。

如果是五年前,這樣一部高度黑暗、極度獨立、充滿個性的作品,要在頒獎季贏得一席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現在已經時代不同了,“黑天鵝”這樣一部以高雅藝術的芭蕾舞為載體,伴隨著人格分裂的作品,搭配猶如夢魘般的配樂和天鵝湖式的古典悲劇,受到影評人們的喜愛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說“黑天鵝”本身就與票房無關,更不要說僅僅在十八間院線進行點映的小範圍了,但十二月第一周整個北美票房榜單實在是太過萎靡不振,使得人們不得不將票房的視線也放在了“黑天鵝”身上。

本周的北美票房冠軍是迪士尼發行的三維電腦動畫“魔法奇緣”,這部投資兩億六千萬的作品上周上映,雖然本周蟬聯了冠軍,但本周僅僅是兩千一百萬美元的票房險勝“哈利波特與死亡聖杯(上)”蟬聯,而且兩周累積票房才不過九千六百萬而已,賠本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看來,迪士尼的動畫要複興還是依靠照明娛樂比較靠譜一點。

位列亞軍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杯(上)”也好不到哪裏去,上映三周累積票房兩億四千五百萬,成績依舊十分出色,但要邁過三億門檻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上映第三周的周末票房就跌落百分之六十五個百分點,僅僅拿下一千七百萬,確實讓人開心不起來。

相比而言,十一發行的“127小時”在上映第五周,繼續擴映,在四百三十間院線上映,還取得了單館票房三千七百美元的佳績,讓人眼前一亮。

當然,本周最大的亮點自然是來自於埃文-貝爾聯手娜塔莉-波特曼、梅麗爾-斯特裏普的“黑天鵝”了,這部作品在十八間院線進行點映,以八萬七千美元的單館票房與去年同期上映的“在雲端”取得了十分接近的成績,不過“黑天鵝”的單館票房還是比“在雲端”多了兩千美元,這也使得埃文-貝爾個人作品的單館票房排行榜變成了“斷背山”、“改編劇本”、“朱諾”、“黑天鵝”、“在雲端”。

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單館票房的曆史排行榜已經成為了迪士尼和埃文-貝爾的二人轉,而在真人電影單館票房的曆史排行榜上,前十名幾乎都要被埃文-貝爾刷屏了,前麵五部作品再加上“血色將至”、“荒野生存”,前十名埃文-貝爾一個人就占據了七個位置,這樣的統治力確實是無人能夠相提並論的。

這樣一來,“黑天鵝”在十二月第一周的周末票房成績就來到了一百六十萬美元,在本周的北美票房榜上占據了第十三名的位置,剛好排在“127小時”的身後,表現十分不俗。

隨後一周,“納尼亞傳奇:黎明踏浪號”和“致命伴旅”的上映成為了票房排行榜上最大的看點,前者是迪士尼立誌打造成為“哈利-波特”係列的小說改編作品,雖然沒有能夠成為吸金機器,但依舊不可小覷;後者則是由安吉麗娜-朱莉和約翰尼-德普主演的作品,導演更是依靠“竊聽風暴”名揚全球的弗洛裏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