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1 / 3)

以上說直接材料的了解,靠間接材料做個預備,做個輪廓,做個界落。然而直接材料雖然不比間接材料全得多,卻比間接材料正確得多。一件事經過三個人的口傳便成謠言,我們現在看報紙的記載,竟那麼靠不住。

則時經百千年,輾轉經若幹人手的記載,假定中間人並無成見,並無惡意,已可使這材料全變一翻麵目;何況人人免不了他自己時代的精神:即免不了他不自覺而實在深遠的改動。一旦得到一個可信的材料,自然應該拿他去校正間接史料。

間接史料的錯誤,靠他更正;間接史料的不足,靠他彌補;間接史料的錯亂,靠他整齊;間接史料因經中間人手而成之灰沉沉樣,靠他改給一個活潑潑的生氣象。

我們要能得到前人所得不到的史料,然後可以超越前人;我們要能使用新得材料於遺傳材料上,然後可以超越同見這材料的同時人。那麼以下兩條路是不好走的:

一、隻去玩弄直接材料,而不能把他應用到流傳的材料中。

例如玩古董的,刻圖章的。

二、對新發現之直接材料深固閉拒的

例如根據秦人小篆,兼以漢儒所新造字,而高談文始,同時說殷虛文字是劉鐵雲假造的章太炎。

標舉三例,以見直接間接史料之互相為用。

例一王國維君《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王靜安君所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兩篇(《觀堂集林》卷九),實在是近年漢學中最大的貢獻之一。原文太長,現在隻節錄前篇的“王亥”、“王恒”、“上甲”三節,下篇的“商先王世數”一節,以見其方法。其實這個著作是不能割裂的,讀者仍當取原書全看。

王君拿直接的史料,用細密的綜合,得了下列的幾個大結果。一,證明《史記》襲《世本》說之不虛構;二,改正了《史記》中所有由於傳寫而生的小錯誤;三,於間接材料之矛盾中(《漢書》與《史記》),取決了是非。

這是史學上再重要不過的事。至於附帶的發現也多。假如王君不熟習經傳,這些材料是不能用的;假如熟習經傳者不用這些材料,經傳中關涉此事一切語句之意義及是非是不能取決的。那麼,王君這個工作,正可為我們上節所數陳的主旨作一個再好不過的實例。

王亥

卜辭多記祭王亥事,《殷虛書契前編》有二事,曰:貞煑於王亥(卷一第四十九葉),曰:貞之於王亥泄牛辛亥用(卷四第八葉)。後編又有七事,曰:貞於王亥求年(卷上第一葉),曰:乙已卜貞之於王亥十(下闕同上第二十葉),曰:貞煑於王亥(同上第十九葉),曰:煑於王亥(同上第二十三葉),曰:癸卯貞高祖王亥(同上第二十一葉),曰:甲辰卜貞辛亥煑於王亥卅牛十二月(同上第二十三葉),曰:貞登王亥羊(同上第二十六葉),曰:貞之於王亥羊三百牛(同上第二十八葉)。龜甲獸骨文字有一事,曰:貞煑於王亥五牛(卷一第九葉)。觀其祭日用辛亥,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乃祭禮之最隆者,必為商之先王先公無疑。案:《史記殷本紀》及《三代世表》,商先祖中無王亥。惟雲: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索隱》:

以上說直接材料的了解,靠間接材料做個預備,做個輪廓,做個界落。然而直接材料雖然不比間接材料全得多,卻比間接材料正確得多。一件事經過三個人的口傳便成謠言,我們現在看報紙的記載,竟那麼靠不住。

則時經百千年,輾轉經若幹人手的記載,假定中間人並無成見,並無惡意,已可使這材料全變一翻麵目;何況人人免不了他自己時代的精神:即免不了他不自覺而實在深遠的改動。一旦得到一個可信的材料,自然應該拿他去校正間接史料。

間接史料的錯誤,靠他更正;間接史料的不足,靠他彌補;間接史料的錯亂,靠他整齊;間接史料因經中間人手而成之灰沉沉樣,靠他改給一個活潑潑的生氣象。

我們要能得到前人所得不到的史料,然後可以超越前人;我們要能使用新得材料於遺傳材料上,然後可以超越同見這材料的同時人。那麼以下兩條路是不好走的:

一、隻去玩弄直接材料,而不能把他應用到流傳的材料中。

例如玩古董的,刻圖章的。

二、對新發現之直接材料深固閉拒的

例如根據秦人小篆,兼以漢儒所新造字,而高談文始,同時說殷虛文字是劉鐵雲假造的章太炎。

標舉三例,以見直接間接史料之互相為用。

例一王國維君《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王靜安君所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兩篇(《觀堂集林》卷九),實在是近年漢學中最大的貢獻之一。原文太長,現在隻節錄前篇的“王亥”、“王恒”、“上甲”三節,下篇的“商先王世數”一節,以見其方法。其實這個著作是不能割裂的,讀者仍當取原書全看。

王君拿直接的史料,用細密的綜合,得了下列的幾個大結果。一,證明《史記》襲《世本》說之不虛構;二,改正了《史記》中所有由於傳寫而生的小錯誤;三,於間接材料之矛盾中(《漢書》與《史記》),取決了是非。

這是史學上再重要不過的事。至於附帶的發現也多。假如王君不熟習經傳,這些材料是不能用的;假如熟習經傳者不用這些材料,經傳中關涉此事一切語句之意義及是非是不能取決的。那麼,王君這個工作,正可為我們上節所數陳的主旨作一個再好不過的實例。

王亥

卜辭多記祭王亥事,《殷虛書契前編》有二事,曰:貞煑於王亥(卷一第四十九葉),曰:貞之於王亥泄牛辛亥用(卷四第八葉)。後編又有七事,曰:貞於王亥求年(卷上第一葉),曰:乙已卜貞之於王亥十(下闕同上第二十葉),曰:貞煑於王亥(同上第十九葉),曰:煑於王亥(同上第二十三葉),曰:癸卯貞高祖王亥(同上第二十一葉),曰:甲辰卜貞辛亥煑於王亥卅牛十二月(同上第二十三葉),曰:貞登王亥羊(同上第二十六葉),曰:貞之於王亥羊三百牛(同上第二十八葉)。龜甲獸骨文字有一事,曰:貞煑於王亥五牛(卷一第九葉)。觀其祭日用辛亥,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乃祭禮之最隆者,必為商之先王先公無疑。案:《史記殷本紀》及《三代世表》,商先祖中無王亥。惟雲: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索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