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2 / 3)

安陽高中校長趙質裒、河南十一中校長張尚德兩先生,亦均請來看過。李濟先生到安陽初,即定計劃,待挖掘完成,研究告畢,即在安陽設一博物館,陳列出土物品,作永久之紀念。李先生已迭將此意向本地教育界人士申述,甚荷讚同。時洹上村房頗經兵燹,本組同人不惜財力,重加修理。蓋以完成此種工作,必作較久之計劃,又將為彰德預籌一博物館也。斯語即十一中學校長張尚德君亦所熟聞。

二、糾葛之突生

秋間正在工作之際,張尚德君偕軒仲湘、邱耀亭兩君前來參觀兩日。初不雲何意,次日始聞小屯村長雲,將有挖掘之人來。李董兩先生聞之,不勝詫異,以私人固不能擅自挖掘,若為公家團體,則國立中央研究院正在工作之際,突又有來者,學術界固無此先例也。

久之,乃知係河南圖書館館長兼民族博物院院長何君日章來彰發掘。李先生當即進城晤何君,詢以究竟。據稱,奉本省省政府命令,將與安陽縣會銜布告,禁止中央研究院開掘,保護民族博物院開掘雲雲。李君謂:事關學術,絕無權利之可圖。君既奉地方政府命令來辦此事,國立中央研究院所派之考古組,可以暫停,決不在此與君計校。

但有安陽縣來一公文,即可不必布告。同時更以研究院工作之意義,對之申說,乃何君並不理會。次日給公文一紙,研究院之工作於是遽停。近聞何君到汴,謂中央研究院在彼未與之接洽,實則前往商量,反遭驅逐耳。李先生旋得閱10月8日河南教育廳之《河南教育日報》,更覺駭異。茲抄錄如下:

安陽龜骨文字將自動發掘中研究不遵協定潛運出境何日章呈請自掘已有眉目本報訊:安陽地蘊龜骨最多,去年中央研究院特派董作賓來省會同省府派員張錫晉前往開掘,時河南圖書館館長何日章以若以河南地方文明之表率,而盡移置於他方,未免不妥,特呈請省府準將掘得器物,仍留在開封保存。

省府據文函致中央研究院,旋準函複,許予酌量辦理,雙方俱存。並請令飭何日章會同董君遵照辦理,何館長當與董特派員商決暫在安陽中學存放。不謂近據安陽中學校長張尚德報告,謂彼等竟將掘出器物,潛運出省,並中研院特派員仍擬於本期十月赴安繼續開掘。

何館長因中研院不顧信義,違反協定,又且克期赴安繼行開掘,乃複呈請省府,一麵向中研院據理交涉,一麵設法自行開掘。省府當經發交教育廳查該具複,再行察奪,茲悉教育廳已遵令擬具辦法三條,呈複省府鑒核,並轉飭何館長迅擬自動發掘具體辦法,再轉呈省府,鑒核施行。至何館長如何擬具體辦法,現尚未悉,茲先將教育廳所擬辦法三條錄左:

第一條擬請準予河南圖書館暨河南民族博物院自動發掘,陳列開封,公開研究。

第二條中央研究院不遵照函商協定,將前掘龜骨等器,潛運他往,擬請省府先行謝絕中央研究院前來發掘,再與嚴重交涉,請其履行協定,以昭信義。

第三條擬請轉飭安陽縣長,對於該館暨民族博物院發掘時,協助辦理,並禁止別人發掘。

此中要點,一則曰,“不顧信義,違反協定”。此絕無之事,中央研究院派員之行事,全未出於前複省府公函之外。再則曰,“掘出器物,潛運出境”。此則由不了解工作之情形而誤會,遽以惡名相加耳。

先是何君曾向敝所董君索物陳列,董君當詳以工作情形告之,不料其不釋然。且何君迄無一字來文,如其有之,敝所更當詳作解釋也。至於因整理研究乃不免移運之原則,後來亦為省政府及何君所同意,是此誤會之根據,在何君發宣言時,已自失之矣。

三、政府之主持及在開封之接洽

李董兩君即於10月22日返北平本所。斯年亦即於24日南來報告本院,先請政府主持,再行赴豫商量。旋經院長呈國民政府,奉主席諭照準,即電河南省政府繼續保護本院發掘工作,並停止何日章任意開掘,以免損毀現狀,致墜前功。又斯年在京,友人頗有與李敬齋君素契者,以為敬齋為人,必持大體,以前措施,或於事實有所未明。

看《河南教育日報》所載,此事全是教育廳主持,不妨告李君以實,詢其如何主張。遂由在京友人段錫朋、張道藩諸兄函之,得複書,則若全無事矣。此時,國府與敝院雖未接豫省政府直接複文,然就教育廳長之表示論之,當已不成問題,故當時敝院及政府中人頗有以斯年開封之行為不必要者。

斯年當即陳院長蔡先生雲,此事雖已解決,然吾等立足點,必請河南人士盡知之。中央研究院須與地方有至融洽之感情,凡地方人士意見之可容納者,當不避煩難者而行之。斯年此行,一則盡禮,二則盡情。蔡先生深以為是,斯年遂於風寒小愈後,由京北行,時11月21日也。車行四日抵汴,然後知初以為在汴隻有禮讓者,乃遇到意想不到之支節。

彼時何君已自旅順、北平返開封,於宣傳上頗費工夫,居然成紛紜之勢。此事經過既未原始要終為地方人士所知,而吾等立點又無人代言者,其有支節之論,亦在情理中。

此段公案本由教育廳李敬齋先生發出,然李敬齋先生於吾等當時正在彰工作,則“不知道”,於禁止吾等發掘則“無其事”,此中重要卷宗,又求之不得,如此則又何說。然既奉命而來,期以成事,一切支節,自當置之不論,但求工作得以進行,尤求吾等好意得地方之同情而已。

故(一)絕不作任何文字之宣傳。(二)在各學校講演中,力避此題,隻在大學講到安陽工作,然亦專論吾等發掘之方法,及考古學與古器物學之分別,不彈他人。其尤懇切向地方人士聲明者,則有下列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