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齊黃削藩時,周王受責最重,而燕王自感不安者愈深。及燕王戰勝入京,與周王相持痛哭。其後周王驕侈,終為保全,而恩澤所及最重。又記時人侈言成祖實元順帝之高麗妃所遺之子,並記當時民間歌語,七言成句。末語謂三十五年,仍是胡人之天下雲雲。蓋靖難舉行革除之後,用洪武三十五年之號也。以上是此時尚可追想者,其他不及記憶矣。
近讀《廣陽雜記》等,重見此事,以為甚可注意。再向書肆求此冊,則以事隔一年有半,並忘其為何肆送來,費兩日力,苦無頭緒可尋。原抄錄自何書,當時匆匆南行,亦未記下。自己抄寫不勤,史料輕輕放過,實不可自恕,記之以誌吾過耳。
承陳寅恪先生示以此事複見於《明詩綜》、《陶庵夢憶》等書,更集抄此時所可尋到關於此事之記載如下。
一、記載原於《南京太常寺誌》及親見南京奉先殿之向序思姓克氏,武骨仲室氏,默居少室氏。乃告於眾曰:“我方承景命,欲啟元基,而適遇此三賢,豈非天賜乎?”遂揆其能,各任以事,與之俱至卒本川。(《魏書》雲,至紇升骨城)觀其土壤肥美,山河險固,遂欲都焉,而未遑作宮室,但結廬於沸流水上居之。國號高句麗,因以高為氏。(一雲,朱蒙至卒本,扶餘王無子,見朱蒙,知非常人,以其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時朱蒙年二十二歲,是漢孝元帝建昭二年。
〔朝鮮《舊三國史東明王本紀》〕(案,原書已佚,曰人今西龍在內藤虎次郎頌壽紀念史學論叢中所作“朱蒙傳說”據高麗王氏朝李奎報《李相國文集》中之《東明王篇注釋》輯錄成篇,並以《朝鮮世宗實錄》、《地理誌平安道》“平壤”條所載者補訂之。此處所引,即據今西龍氏輯文)夫餘王解夫妻老無子,祭山川求嗣。所禦馬至鯤淵,見大石流淚。
王怪之,使人轉其石,有小兒金色蛙形。王曰:“此天賜我令胤乎?”乃收養之,名曰金蛙,立為太子。其相阿蘭弗曰:“日者天降我曰,將使吾子孫立國於此,汝其避之東海之濱,有地號迦葉原,土宜五穀,可都也。”阿蘭弗勸王移都,號東夫餘。於舊都解慕漱,為天帝子來都。
漢神雀三年壬戌歲,(四月甲寅)天帝遣太子降遊扶餘王古都,號解慕漱。從天而下,乘五龍車,從者百餘人,皆騎白鵠,彩雲浮於上,音樂動雲中,止熊心山,經十餘日始下。首戴鳥羽之冠,腰帶劍光之劍,朝則聽事,暮即升天,世謂之天王郎。城北青河河伯(青河今鴨綠江也)有三女,長曰柳花,次曰萱花,季曰葦花。
三女自青河出遊熊心淵上,神姿豔麗,雜佩鏘洋,與漢皋無異。王謂左右曰:“得而為妃,可有後胤。”其女見王,即入水。左右曰:“大王何不作宮殿,俊女入室,當戶遮之?”王以為然。以馬鞭畫地,銅室俄成,壯麗於空中。王三席置樽酒,其女各座其席,相歡,飯酒大醉,雲雲。王俟三女大醉,急出遮。女等驚走,長女柳花為王所止。
河伯又怒,遣使告曰:“汝是何人,留我女乎?”王報雲:“我是天帝之子,今欲與河伯結婚。”河伯又使告曰:“汝若天帝之子,於我有求婚者,當使媒,雲雲。今輒留我女,何其失禮?”王慚之。將往見河伯,不能入室。欲放其女,女既與王定情,不肯離去。
乃勸王曰:“如有龍車,可到河伯之國。”王指天而告,俄而五龍車從空而下。王與女乘車,風雲忽起,至其宮。河伯備禮迎之。坐定,謂曰:“婚姻之道,天下之通規。為何失禮,辱我門宗?”河伯曰:“王是天帝之子,有何神異?”王曰:“唯在所試。”於是河伯於庭前水化為鯉,隨浪而遊,王化為獺而捕之。河伯又化為鹿而走,王化為犲逐之。河伯化為雉,王化為鷹擊之。河伯以為誠是天帝之於,以禮成婚。
恐王無將女之心,張樂置酒,勸王大醉,(河伯之酒七日乃醉)與女入於小革輿中,載以龍車,欲令升天。其車未出水,王即酒醒。取女黃金釵,刺革輿,從孔獨出升天。河伯大怒其女,曰:“汝不從我訓,終辱我門。”令右左絞挽女口,其唇吻長三尺,唯與奴婢二人貶於優渤水中。
優渤,夷夏東西說澤名,今在太伯山南。漁師強力扶鄒告金蛙曰:“近有盜梁中魚而將去者,未知何獸也?”王乃使漁師以網引之,其網破裂。更造鐵網引之,始得一女,坐石而出。其女唇長,不能言。令三截其唇,乃言。王知天帝子妃,以別宮置之。其女懷牖中日曜,因以有娠。神雀四年癸亥歲夏四月,生朱蒙,啼聲甚偉,骨表英奇。初生,左腋生一卵,大如五升許。
王怪之,曰:“人生鳥卵,可為不祥。”使人置之馬牧,群馬不踐。棄於深山,百獸皆護。雲陰之日,卵上恒有曰光。王取卵送母養之,卵終乃開,得一男。生未經月,言語並實。謂母曰:“群蠅嚕目,不能睡,母為我作弓矢。”其母以蓽作弓矢與之,自射紡車上蠅,發矢即中。扶餘謂善射曰朱蒙。
年至長大,才能兼備。金蛙有子七人,常共朱蒙遊獵。王子及從者四十餘人,唯獲一鹿。朱蒙射鹿至多。王子妒之,乃執朱蒙縛樹,奪鹿而去。朱蒙樹拔而去。
太子帶素言於王曰:“朱蒙神勇之士,瞻視非常,若不早圖,必有後患。”王使朱蒙牧馬,欲試其意。朱蒙內懷恨,謂母曰:“我是天帝之孫,為人牧馬,生不如死,欲往南土造國家,母在,不敢自專,雲雲。”其母曰:“此吾之所以日夜腐心也。”“吾聞士之涉長途者,順憑駿足,吾能擇馬矣。”遂往牧馬,即以長鞭亂捶,群馬皆驚走,一騎馬跳過二丈之欄。朱蒙知馬駿逸,潛以針捶馬舌,痛不食水草,其馬瘦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