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在二三千年前,這種思想能被提出,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自由主義者的傳統。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孟子給讀書人一種寶貴的自由主義的精神。
在春秋時代,因為國家多,“自由”的思想與精神比較發達。秦朝統一以後,思想一尊。因為自由受到限製,追求自由的人,處於這“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環境中,要想自由實在困難,而依然有人在萬難中不斷追求。在東漢時,王充著過一部《論衡》,共八十篇,主要的用意可以一句[話]說明:“疾虛妄”。全書都以說老實話的態度對當時儒教、“災異”、迷信,予以嚴格的批評,對孔子與孟子都有所批評,可說是從帝國時代中開辟了自由批評的傳統。再舉一例:在東漢到南北朝佛教極盛的時候,其中的一位君王梁武帝也迷信佛教。當時有個範睢[縝],他著述幾篇重要文章,其中一篇《神滅論》,就是駁斥當時盛行的靈魂不滅,認為“身體”與“靈魂”,有如“刀”之與“利”。假如刀不存在,則無所謂利不利。當時君王命七十位大學士反駁,君王自己也有反駁,他都不屈服,可說是一種思想自由的一個表現。再如唐朝的韓愈,為反抗當時瘋狂的迷信,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痛罵當時舉國為佛骨而瘋狂的事,而被充軍到東南邊區。後又作《原道》,依然是反對佛教。在當時佛教如此極盛,他依然敢於反對,這正是自由主義的精神。再以後如王陽明的批評朱熹、批評政治,而受到很多苦痛。清朝有“顏李學派”,反對當時皇帝提倡的“朱子學派”,都可以說明在一種極不自由的時代而爭取思想自由的例子。
在中國這二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史、哲學思想史、宗教思想史中,都可以說明中國自由思想的傳統。
今天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時代,已經到了“自由”與“不自由”的鬥爭,“容忍”與“不容忍”的鬥爭,今天我就中國三千多年的曆史,我們老祖宗為了爭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宗教自由、批評自由的傳統,介紹給各位,今後我們應該如何的為這自由傳統而努力。現在竟還有人說風涼話,說“自由是有產階級的奢侈品,人民並不需要自由”。假如有一天我們都失去了自由,到那時候,每個人才真正會覺得自由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本文為1949年3月27日胡適在台北中山堂演講,黃穀辛記錄,載1949年3月28日台灣《新生報》)
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在二三千年前,這種思想能被提出,實在是一個重要的自由主義者的傳統。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孟子給讀書人一種寶貴的自由主義的精神。
在春秋時代,因為國家多,“自由”的思想與精神比較發達。秦朝統一以後,思想一尊。因為自由受到限製,追求自由的人,處於這“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環境中,要想自由實在困難,而依然有人在萬難中不斷追求。在東漢時,王充著過一部《論衡》,共八十篇,主要的用意可以一句[話]說明:“疾虛妄”。全書都以說老實話的態度對當時儒教、“災異”、迷信,予以嚴格的批評,對孔子與孟子都有所批評,可說是從帝國時代中開辟了自由批評的傳統。再舉一例:在東漢到南北朝佛教極盛的時候,其中的一位君王梁武帝也迷信佛教。當時有個範睢[縝],他著述幾篇重要文章,其中一篇《神滅論》,就是駁斥當時盛行的靈魂不滅,認為“身體”與“靈魂”,有如“刀”之與“利”。假如刀不存在,則無所謂利不利。當時君王命七十位大學士反駁,君王自己也有反駁,他都不屈服,可說是一種思想自由的一個表現。再如唐朝的韓愈,為反抗當時瘋狂的迷信,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痛罵當時舉國為佛骨而瘋狂的事,而被充軍到東南邊區。後又作《原道》,依然是反對佛教。在當時佛教如此極盛,他依然敢於反對,這正是自由主義的精神。再以後如王陽明的批評朱熹、批評政治,而受到很多苦痛。清朝有“顏李學派”,反對當時皇帝提倡的“朱子學派”,都可以說明在一種極不自由的時代而爭取思想自由的例子。
在中國這二千多年的政治思想史、哲學思想史、宗教思想史中,都可以說明中國自由思想的傳統。
今天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時代,已經到了“自由”與“不自由”的鬥爭,“容忍”與“不容忍”的鬥爭,今天我就中國三千多年的曆史,我們老祖宗為了爭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宗教自由、批評自由的傳統,介紹給各位,今後我們應該如何的為這自由傳統而努力。現在竟還有人說風涼話,說“自由是有產階級的奢侈品,人民並不需要自由”。假如有一天我們都失去了自由,到那時候,每個人才真正會覺得自由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本文為1949年3月27日胡適在台北中山堂演講,黃穀辛記錄,載1949年3月28日台灣《新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