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益成為這個文化浮躁的時代十分艱難的事情了。因而,每有同好以新著見贈,我以為,在這個通俗文化和快餐文化走紅的時候,堅守著文化的聖潔,不舍用心血和智識點燃精神的薪火,不舍進行著文化的聖戰,對文化積累作無私的奉獻。盡管這其中有著良蔫不齊。但讀書人之間並非功利的書友之誼,同道者們的書道之情,在這個讀書並不成為大眾生活的必要選擇的當下,是十分難得的,“吾道不孤”。所以,我的不少時間是讀朋友們的新著。研究學問的,文學創作的,文化的描述,學業的精進,對社會人生的洞悉,都使人獲益。學人大家鄧拓當年曾引述過古人的“有書趕快讀”一句至理名言,不過,當你聯想到在這個並不是讀書的時代,仍然有這麼一些人愚不可及地堅執自己的理想,堅守著文化神聖,你的閱讀變成了對文化精神的禮拜,一種朝聖者的情懷,想起來,又是愚不可及的迂腐。
讀書其實說來,純粹是個人的事,孤獨地對一豆燈光,同哲人智者交談,同大師對話,同你所心儀的作者神交,又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潛人其中,你也許會少了浮躁之氣,用你的心去感受文化先賢們的智慧,你的生命雖然並不就變得鮮亮和活潑,但充實了自己,卻是毋庸置疑的。
就讀書的癡迷來講,我不屬於虔誠的教徒,如同麵對宗教,有的是信仰,有的則隻是愛好。我更多是因為這個職業對於她的別無選擇,也因了這個時代提供了更多生活和思考的空間,我們除了書和筆,身無長物,身無所長,隻能做這種毫無辦法的選擇,也隻好接受和認命於此。在這種半是職業半是愛好的閱讀中,我所希望和期冀的是,人間有好書可讀,人生的閱讀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為了某種友情。當讀書成為個人之間和同道之間私情交往的時候,閱讀是一種殘缺,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的缺失和不幸。
我們優慮眼下讀書成為精神貴族的奢侈,我們疾憤自己的書籍沒有多少知音,作為讀書人和寫書人,我們更多的時候,為充斥著書攤書肆上的大量的庸俗讀物而汗顏。文化的精品和經典在這個時代,需要花大力氣去尋找,文化垃圾堂而皇之地擠兌著精英文化,文化淪落為商業的奴牌,低俗的讀物也打著文化之名暢行其道,這無論如何都是真正的讀書人深感優慮的事。
不過,足可欣慰的是,我們畢竟有自己的閱讀選擇,有自己的閱讀天地。在這個被認為轉型期文化政策不完善的時刻,人的文化空間隨著人的生存空間的廓大顯得相對自由廣闊了。以平常心態看生活,以平常心態去讀書,或許是文化人和讀書界唯一的選擇。
讀書日益成為這個文化浮躁的時代十分艱難的事情了。因而,每有同好以新著見贈,我以為,在這個通俗文化和快餐文化走紅的時候,堅守著文化的聖潔,不舍用心血和智識點燃精神的薪火,不舍進行著文化的聖戰,對文化積累作無私的奉獻。盡管這其中有著良蔫不齊。但讀書人之間並非功利的書友之誼,同道者們的書道之情,在這個讀書並不成為大眾生活的必要選擇的當下,是十分難得的,“吾道不孤”。所以,我的不少時間是讀朋友們的新著。研究學問的,文學創作的,文化的描述,學業的精進,對社會人生的洞悉,都使人獲益。學人大家鄧拓當年曾引述過古人的“有書趕快讀”一句至理名言,不過,當你聯想到在這個並不是讀書的時代,仍然有這麼一些人愚不可及地堅執自己的理想,堅守著文化神聖,你的閱讀變成了對文化精神的禮拜,一種朝聖者的情懷,想起來,又是愚不可及的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