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撒哈拉沙漠壁畫(1 / 3)

撒哈拉壁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中一個名叫塔西裏的荒涼高原上,故又名塔西裏壁畫。這裏原來有一座名叫塔西裏的山脈,綿延800千米,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山變得宛若月球表麵的山脈一樣肅殺蕭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而在遙遠的古代,這裏曾有過豐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牧場。塔西裏,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語言中意思是“有河流的台地”,然而很長時間以來,這裏早已是河流幹涸,荒無人煙,空留下河流侵蝕而成的無數溪穀和一座座雜亂無章聳立著的鋸齒狀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狀石柱,似乎在向世人無聲地傾訴這裏曾發生的一切,而這些壁畫則成為他們傾訴的唯一方式。

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岩壁中刻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千米的壁畫群,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岩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致,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此後,世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撒哈拉,歐美一些國家的考古學家紛至遝來。1956年,亨利·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l萬幅壁畫。翌年,將總麵積約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複製品及照片帶回巴黎,一時成為轟動世界的奇聞。

據考證,在距今約3000~ 4000年前,撒哈拉原來是湖泊、草原之地。約6000多年前,曾是撒哈拉地區的高溫和多雨期,以塔西利台地為起點,北到突尼斯窪地,南到基多湖畔,構成了龐大的西北水路網。多雨期使台地出現了許多積水池,各式各樣的動植物於是有了迅速繁殖發展起來的環境。同樣從發掘出來的大量古文物也能推斷出,距今約1萬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是草木茂盛的綠洲。另外從壁畫的動物中馬的數量最多以及水牛的形象來看,當時的自然環境也應該是這樣的。當時有許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這塊美麗沃土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這種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廣泛流行和陶器的製造。在壁麵中還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古文字,說明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壁畫的表現形式或手法相當複雜,內容豐富多彩。從筆畫來看,較粗獷樸實,所用顏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紅色的氧化鐵,白色的高嶺土,赭色、綠色或藍色的頁岩等。圖畫輪廓是把台地上的紅岩磨成粉末,加水作顏料繪製而成的,由於顏料水分充分滲入岩壁內,與岩壁的長久接觸而引起了化學性變化,融為一體,因而畫麵的鮮明度能夠保持很長時間,雖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梳洗,其顏色至今仍鮮豔奪目。這是一種頗為奇特的現象。

撒哈拉壁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撒哈拉沙漠中一個名叫塔西裏的荒涼高原上,故又名塔西裏壁畫。這裏原來有一座名叫塔西裏的山脈,綿延800千米,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2335米,歲月的洗禮使這座山變得宛若月球表麵的山脈一樣肅殺蕭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而在遙遠的古代,這裏曾有過豐富的水源、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牧場。塔西裏,在土著的土阿雷格人語言中意思是“有河流的台地”,然而很長時間以來,這裏早已是河流幹涸,荒無人煙,空留下河流侵蝕而成的無數溪穀和一座座雜亂無章聳立著的鋸齒狀小山,以及巨大的蘑菇狀石柱,似乎在向世人無聲地傾訴這裏曾發生的一切,而這些壁畫則成為他們傾訴的唯一方式。

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岩壁中刻有鴕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千米的壁畫群,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岩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致,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此後,世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撒哈拉,歐美一些國家的考古學家紛至遝來。1956年,亨利·羅特率領法國探險隊在撒哈拉沙漠發現了l萬幅壁畫。翌年,將總麵積約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複製品及照片帶回巴黎,一時成為轟動世界的奇聞。

據考證,在距今約3000~ 4000年前,撒哈拉原來是湖泊、草原之地。約6000多年前,曾是撒哈拉地區的高溫和多雨期,以塔西利台地為起點,北到突尼斯窪地,南到基多湖畔,構成了龐大的西北水路網。多雨期使台地出現了許多積水池,各式各樣的動植物於是有了迅速繁殖發展起來的環境。同樣從發掘出來的大量古文物也能推斷出,距今約1萬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是草木茂盛的綠洲。另外從壁畫的動物中馬的數量最多以及水牛的形象來看,當時的自然環境也應該是這樣的。當時有許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這塊美麗沃土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化。這種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磨光石器的廣泛流行和陶器的製造。在壁麵中還有撒哈拉文字和提斐那古文字,說明當時的文化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壁畫的表現形式或手法相當複雜,內容豐富多彩。從筆畫來看,較粗獷樸實,所用顏料是不同的岩石和泥土,如紅色的氧化鐵,白色的高嶺土,赭色、綠色或藍色的頁岩等。圖畫輪廓是把台地上的紅岩磨成粉末,加水作顏料繪製而成的,由於顏料水分充分滲入岩壁內,與岩壁的長久接觸而引起了化學性變化,融為一體,因而畫麵的鮮明度能夠保持很長時間,雖經過幾千年歲月的梳洗,其顏色至今仍鮮豔奪目。這是一種頗為奇特的現象。

考古學家發現的岩畫或刻在山洞的石壁上,或繪製在裸露的岩石和山崖上,雖然經過了幾千年的風雨侵蝕,但大部分岩畫仍然得以保存下來,而且線條清晰,成為考察和研究撒哈拉曆史的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