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出孝(1 / 3)

因為顧家的到來,林府上上下下都很開心。

黛玉並不是真正的孩子,性子有些冷清,而皓玉,雖然相較黛玉來說,是外向開朗的,對黛玉和林海的感情也很深厚,但是讓他像一個真正的孩子那樣期待新年也不實際。何況黛玉和皓玉還要守孝?但是因為顧家的人,黛玉和皓玉都有些期待這個新年。

“嬸嬸,許媽媽給您送過來的布料,你怎麼推辭了?”黛玉打理完家事,圍著鬥篷帶著綠翹就來了梧桐苑。

郭氏和蘭蕊正圍坐在榻上做繡活。一見黛玉進來了,連忙起身拉著黛玉坐下了。

“傻孩子?那料子都是上好的綢緞,嬸嬸哪裏是嫌棄?隻是我們一家帶的衣服也是夠的。所以就收下了五匹,其他的讓許媽媽拿回去了。”郭氏笑著說。她這幾日和黛玉相處,也知道黛玉的性子,雖然麵上有些冷清,但是對於喜歡的人還是挺好的。

一邊的蘭蕊已經端了熱茶給黛玉,“妹妹來得正好,妹妹上次說姐姐繡的月下蘭好看,姐姐給你繡了個荷包,你看看,可喜歡?”邊說邊從裝著繡品的筐裏拿出新近完成的一個繡著月下蘭的荷包來。

黛玉接過荷包一看,料子是淡紫色的,月下蘭的葉子青翠欲滴,花兒似乎在風中微微顫抖著。黛玉心裏不由得讚歎,要知道這幾年她自己學繡工,不過是說得過去而已,要做到蘭蕊這樣,不知道要下多少工夫呢?

“這上麵的花兒可真是像活的一樣,我喜歡還來不及呢!”黛玉欣喜的讓綠翹將荷包收了起來。一邊說:“姐姐的繡工真是妙絕,估計不比妙仙針的手藝之下了。”

郭氏笑著說:“你也太奉承她了!不過是手略巧些罷了,你沒有見過妙先針的真品才會這樣說,哎,估計蘭蕊再練習個幾年,才及得上妙仙針的一半呢!”

黛玉聽了這話,笑道:“嬸嬸難道認識妙仙針不成?不知道她的繡活是否真如傳言那樣,花兒能引來蝴蝶,月下蓮塘能引來螢火蟲?”黛玉常聽許媽媽和針線上的娘子說道這傳奇的妙仙針,說是她一手繡活能以假亂真,二十年前更是得了當時太後的親口禦賜之名:“妙針仙子”,她在金陵開的雲裳繡坊,直到今天,還是大大的有名呢。她在後世的電視劇中常見的情節,不過是認為作弊,將某些帶有味道的東西染在繡品上,是以引來蝴蝶等物,如今見郭氏似乎認得這樣的人,是以好奇發問。

“妙仙針當年曾經在杭州的女院擔任過講習,我也有幸聽過她的教誨……”郭氏想起過去,神情有些悵然。

“母親得過妙仙針的教導,是女兒想都想不到的呢!要是妙仙針還在,女兒定也要去拜在她門前,好好請教一番。”蘭蕊見母親悵然,馬上打斷郭氏說道。

郭氏知道女兒是擔心自己憂思過重,輕輕一笑後,正色的對兩人道:“女工的確是女子婦德所需,但是也不用過分追求了。像妙仙針那樣的,百年來又有幾個了?況且,你也是世家子,以後,是一家主母,除了女工,其他功課也要學的。”

郭氏說到這裏,拉起黛玉的手道:“這上頭你就多向你妹妹學習,女子名聲大,也不見得是好事……”

黛玉知道這是郭氏因自身境遇而感歎罷了。輕笑著又說了些皓玉和顧柏的趣事,引得兩人開懷不已。

說笑了好一陣子,黛玉離開時,蘭蕊送著黛玉出了院子。黛玉見蘭蕊離了母親,憂愁便不再隱藏,浮現在臉上。

“母親還說我們是世家子什麼的,妹妹也別見笑。如今我家的狀況,妹妹也是見到了,離家背鄉,仆從也不過四五人罷了,以後,誰知道以後怎麼樣呢?”蘭蕊幽幽的說。

黛玉有些理解蘭蕊的憂愁,她已經十三歲了,是已經開始相人說親的年紀,過了兩年及笄便可嫁人。可是如今她的父母因族人傾軋,不得不背井離鄉,沒有了家族的庇護,也沒有了什麼錢財傍身,要說到好人家,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