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聽了,淺淺一笑,想起幾年前薛家薛應送來的年禮,收起笑容說:“家父當年在揚州還曾與薛老爺一同喝過酒,說薛老爺氣度不凡,不愧為儒商。見了姐姐如今的摸樣,大家都知道薛老爺為人定是平和不過的。”
寶釵聽了這話,對黛玉有了幾分好感,嫉妒之心就去了不少。再想到這林姑娘得母親也是早逝,同自己這喪父之女倒有幾分同病相憐之感,便笑著說:“多謝妹妹勸慰!”
兩人這樣一番對話,讓一邊的蘭蕊聽了去,她到是對這寶釵的感觀好了許多,原先她聽了某些薛家公子的傳言,對薛家人都沒有好印象的。
三人邊說著話,見其他姑娘走遠了,忙跟了上去。
“林姑娘,你看這這時節,居然有荷花含苞了,正是好征兆,我們何不應景做做詩玩兒呢?”甄姑娘笑著說道,馬上得到了其他女孩子的響應。
“我可是聽說薛姑娘文采斐然,薛姑娘可要吟出好句讓我們姐妹們見識一番喲!”喬姑娘笑著對薛寶釵說,眼中俱是挑釁。
寶釵依舊溫婉的笑著回答道:“不過是郡主去年隨口誇獎兩句罷了。這裏有好幾位姐妹出身書香之家,哪裏就是我的文采最好了?不過,如果姐妹們有意吟詩,我自然也隻得隨意了。”
黛玉一聽,高!實在是高!幾句話就將其他人的挑釁全都擋了回去,因為誇獎她的人是郡主,所以這些姑娘質疑她,便是懷疑郡主的眼光了。另外,又將其他幾位出身詩書之家的姑娘扯出來,怎麼比,都是給她寶釵長身份了。黛玉看著寶釵小小年紀就如此滴水不漏,怎麼就想不通,她為什麼非要嫁給賈寶玉那樣的人呢?
喬姑娘聽了心裏火起,她叔父乃是應天將軍喬運南,宋氏乃是她嬸嬸,雖然父母早亡,但是叔叔嬸嬸待她不錯,也就養成如今這高傲的性子。她看不起明明出身不好,卻處處裝著比誰都像真正大家閨秀的薛寶釵。因此,冷笑一聲道:“我也覺得這些姐妹都是文采好的,可不像某些人樣沽名釣譽的……”
黛玉心裏暗自搖頭,這樣直的性子,這喬姑娘還真是被叔叔嬸嬸給慣壞了!(果然是路人甲炮灰的命啊╭(╯^╰)╮)
其他人雖然不喜寶釵,但是也沒有像喬姑娘這樣放在麵上挑明了,如今隻得和稀泥,扯些其他事情說笑,都說取筆墨來不方便,不如就先吟了詩,若得了好的句子,回去謄寫不遲。
不說最後幾人做詩的情形,倒是喬姑娘,便真的偃旗息鼓了,隻因寶釵的詩句,的確比旁人的好上許多,黛玉本不欲出這樣的風頭,況且她也不是原著中那寫詩信手拈來的黛玉,所以吟了兩句比幾人略好的詩句了事。
倒是蘭蕊,卻隻作了一首中規中矩的詩句,讓黛玉驚詫了半天,其後想到蘭蕊的處境,便釋然了。
而寶釵的《新荷》便奪魁了。
果然,薛寶釵這人的心思,的確是精巧。可惜了,賈家那塊玉,並不是讓你如荷花綻放的陽光雨露哦!
賞玩了新荷,姑娘們便結伴回了牡丹園,夫人們已經在聽著江南的曲子,倒也別有趣味。見姑娘們回來,忙各自招呼起來,黛玉拉著蘭蕊自然坐在了康壽郡主的身邊。
“和幾位姑娘們相處得可愉快?”康壽郡主笑問道。
“很好。”黛玉便把姑娘們吟詩的事情輕聲說了一遍。
康壽郡主聽了黛玉的詩句後,似笑非笑的看了黛玉一眼道:“你這孩子,心裏怎麼想的,我還不知道麼?罷了,如此穩重也好。那薛姑娘人不錯,可是被那樣的哥哥母親連累著,她不得不為自己多謀劃罷了……”
黛玉笑著說:“的確,她那樣,也是不得已的。”下半句卻是沒說出來:隻要不來惹我,我自然是能理解你的不得已的。
“你蘭蕊姐姐,怎麼不見出那風頭?能來謝春宴就是說明此女品格端方,才貌不俗,但是在這謝春宴上自己跳出來出風頭,就是給自己找敵人了。薛家那孩子,還是因為她母親的見識淺了沒教好她……”
黛玉笑著點點頭,看了遠處的薛王氏,她正拉著寶釵的手,和那巡撫夫人及甄夫人說著話。黛玉輕輕一歎,果然是見識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