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禍始於此開宦海一代惡例(2 / 3)

中平三年(186),張讓又慫恿靈帝造四出文錢。在此之前,漢代通行的是五銖錢,四出文錢比五銖錢小,而充五銖錢用,這樣天下財富又無形地流入宮中,也為張讓等寵宦提供了大飽私囊的機會。

中平六年(189)四月丙辰日,34歲的漢靈帝劉宏死於洛陽宮內嘉德殿。在確立皇位問題上,引起了一場大規模的統治集團內部鬥爭。

在這次鬥爭中,恃權仗勢、作惡多端的張讓也終於遭到報應,被迫投身於滾滾東去的黃河之中。至此,以張讓為首的太監集團全部覆滅。東漢為非作歹100餘年的太監也被盡數殲滅。也就是從此,天下分崩離析,東漢王朝四分五裂,東漢天子已是徒有其名了。

魚朝恩:開太監觀軍客史的先例

魚朝恩(公元722—770),瀘州瀘川(今四川瀘州市)人,唐玄宗天寶末年入內侍省,以品官給事黃門。性狡黠,善宣納詔令。天寶以後,由監軍而至觀軍容使,其權勢不斷擴大,是專權肅宗、代宗兩朝的大太監。

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吏思明兵逼長安,軍情十分火急,唐玄宗顧不得宗廟社稷了,倉皇出逃。魚朝恩當時正守在太子李亨身邊,並護著李亨逃到靈武。李亨即位後,就派他到李光進的部隊中去做監軍。從此,魚朝恩開始掌握了兵權。

長安收複以後,魚朝恩被晉封為三官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主管內侍省,掌管了宮廷的大權。唐肅宗乾元年間,以郭子儀為首的九個節度使統兵二十萬,將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包圍在相州。當時軍中主帥英明,猛將如雲,尤以郭子儀、李光弼聲名最為顯赫。唐肅宗因為郭子儀、李光弼等都是元老重臣,握有重兵,對他們放心不下,於是將“善宣納詔令”的魚朝恩派到軍中,任觀軍容、宣慰、處置使,就是實際上的主帥。

後來魚朝恩帥兵六十萬,指揮九個節度使進攻安慶緒的老巢鄴城。唐軍因指揮不力,鄴城久攻不下。郭子儀身經百戰,計策良多,他命人決漳河之水灌入鄴城,城中井泉都溢滿而出。叛軍遷居高處,城中糧草已斷數日。正在危急關頭,史思明引來了援兵。史思明集結軍士,決意與唐軍決一死戰。

史思明率部十五萬,士氣高昂,在鄴城之下擺下陣勢,與唐軍對壘。魚朝恩一介宦人,根本沒有能力統率大軍、指揮作戰。唐朝的軍隊上下解體,指揮不統一,給養不足,士氣低落。決戰的陣勢剛剛布開,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咫隻間目不能視。唐朝的軍隊嚇得丟盔棄甲,向南潰逃。史思明的軍隊也亂了陣腳,向北敗退。諸節度使引兵退回本鎮。魚朝恩所組織的這一場鄴下大戰,沒發一矢,刀不血刃,就被一陣風吹散了。唐軍在潰退中,自相踐踏,損失無以算計。

潰敗之後,魚朝恩怕皇上降罪於己,竟不顧眾將斥責,將罪責盡數推諉給郭子儀,指責他棄軍先走,才亂了軍心。結果,郭子儀被解除了兵權。

唐代宗廣德年間,吐蕃兵突然攻入大震關。各地領兵的武將們,因為痛恨太監專權,誰也不帶兵前來解圍。唐代宗狼狽逃離長安,奔向陝州。魚朝恩始終緊跟代宗左右,後因保駕有功,被封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並統帥京師的警衛部隊——神策軍。

神策軍是唐玄宗天保年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大破吐蕃後,在臨洮之西設立的一個軍鎮名稱,以成如令為軍使。安史之亂爆發後,成如令命其部將衛伯玉率兵千餘人出兵陝州,幫助平叛。神策軍原駐地為吐蕃所占,肅宗詔衛伯玉所領之兵,也命名為神策軍,並以衛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魚朝恩為觀軍容使。不久,神策軍則完全由魚朝恩所統率,由地方鎮軍,轉化為中央直屬部隊。

由於神策軍負責首都警備,與唐皇室生命攸關,因而受到了特別的優待,享受著很多特權。如軍餉,比普通部隊高出兩倍之多;軍官因靠近皇室,升遷極快;高級將校很容易升任各地節度使,所得賞賜也多。雄厚的實力和特殊的寵遇使神策軍十分驕橫。

魚朝恩的幹政,是從勸請皇帝遷都開始的。由於長安城曾遭吐蕃兵馬長期侵占,縱兵焚掠,宗廟毀壞,城邑破損。魚朝恩便力勸代宗遷都於洛陽,以為這樣既得安逸,又可以避免少數民族的騷擾。

一次,文武百官正在朝見皇帝,魚朝恩突然帶領十幾名親兵,個個手執兵器,全副武裝衝上朝廷。魚朝恩衝著皇帝和百官高聲叫道:“強虜數次進攻都城,驚動聖駕,且城垣盡毀,皇城敗壞,皇帝應該到洛陽去住,怎麼樣,有什麼說的?”

百官見魚朝恩來勢洶洶,目無皇上,擾亂法紀,當場就指責道:“你想造反嗎?現在守衛京城的部隊完全可以守護京都,防止外敵進入,為什麼突然要威脅皇帝拋下宗廟而去洛陽呢?”

魚朝恩沒有料到竟然有人敢當場頂撞他,一時語塞,答不上話來。這時,朝中重臣郭子儀也表示不同意遷都洛陽,魚朝恩隻得悻悻退下。他的第一次幹政失敗了。

永泰年間,魚朝恩被封為韓國公,並掌管國子監。他第一次到國子監去講學時,皇帝居然下令宰相率領文武百官前去聽講,並命令京兆給準備宴席,還把宮廷樂隊、舞女派來佐酒。皇帝都如此為魚朝恩捧場。一時間,國子監內熱鬧非凡,滿朝大臣,加上大臣的子弟家人二百多人,再加上太學生們,不僅講堂內坐得滿滿的,就連走廊下也擠滿了人。從此成了定例,每逢魚朝恩到國子監講學或視學,都帶領數百名神策軍,京兆尹也跟著跑前跑後。

平時,百官上朝啟奏時,魚朝恩也常常自恃功高,恣意專橫,擺出一副文武百官之師的架勢,動輒痛斥一頓。宰相元載及其他大臣無不屏息靜氣,默默恭聽。隻有禮部郎中相裏造和殿中侍禦史李訓不買他的賬,經常與他理論理論。魚朝恩懷恨在心,終於找到了一點碴兒,把李訓罷了官,並借以警告了一次相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