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教育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省的最重要環節。放棄陪伴、教育子女的責任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錯誤。
孩子要的陪伴,是在溫馨而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感受到父母在我身邊,我是安全的,我是被父母愛著的。
忙碌,很多時候隻是借口,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其他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溫暖的陪伴。
無論孩子的資質如何,若父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灌溉、照顧他,他就能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二、你的陪伴是有效陪伴嗎
有些父母可能會有疑惑:我天天在家,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算少,可為什麼孩子還是越來越不聽話,跟我越來越疏遠?
那麼,我想先問問你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是否有過類似這樣的情況——
陪孩子逛公園,當他一臉興奮地指給你看花朵上的蜜蜂,你卻在和旁邊的媽媽交流購物節打折力度;陪孩子畫畫,當他舉高畫紙向你描述他畫中的世界,你掛念的卻是明天的工作應該怎麼安排;陪孩子看書,當他轉頭跟你分享好笑的故事情節時,你的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刷微信,孩子說什麼都沒聽清,隻能敷衍一句“真好笑”。
如果曾有過以上情況,你要認真反省,自己真的是在陪伴孩子嗎?
有一則著名的育兒小故事,名字叫《等一會兒,聰聰》。故事是這樣的——
聰聰說:“嘿,老爸。”
爸爸說:“等一會兒,聰聰,老爸現在沒空。”
聰聰說:“嗨,媽媽。”
媽媽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聰聰說:“媽媽,花園裏有一隻怪獸要吃我。”
媽媽不耐煩地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聰聰一個人來到了花園。他對怪獸說:“嘿!你好,怪獸!”
怪獸一口就把聰聰吃掉了。然後怪獸走進了聰聰的家。
怪獸走到聰聰媽媽的背後,大叫了一聲。
媽媽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怪獸張大嘴巴,咬了聰聰爸爸一口。
爸爸說:“等一會兒,聰聰,爸爸現在沒空。”
“吃晚飯了。”媽媽說。她把聰聰的晚飯放在電視機前。
怪獸把晚飯吃了個精光,它還看了一會兒電視。
媽媽大喊:“聰聰,該上床睡覺了。你的牛奶已經拿上去了。”
怪獸上樓喝了一口牛奶,大聲說:“喂,我可是一隻怪獸啊。”
“聰聰,媽媽現在沒空,趕快睡覺吧!”媽媽慈愛地說。
這則故事代表了很多家庭的真實情況——父母都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卻顯得孤孤單單。漸漸地,被長期冷落的孩子變得封閉、孤僻。
為了不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空間上的陪伴,更需要“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指在陪伴過程中細心關注孩子的需求,耐心聆聽孩子的喃喃自語,尊重孩子的發展變化,感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感需求並予以及時滿足,與他們產生同頻共振,從而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間段裏應全心全意、傾情融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確實在關注自己。
沒有哪個做父母的不願意陪伴自己孩子成長,有時候出於工作壓力和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孩子成長過程的陪伴,離開孩子外出工作,使自己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但也有不少父母,即使天天陪在孩子身邊,卻心不在焉、一心多用。比如,把孩子丟在一旁玩玩具,自己拿著手機低頭看微信、看微博、刷朋友圈,或者看電視、上網。
更有甚者,有這樣一位父親,每次孩子母親加班輪到他帶孩子,他就塞給5歲的兒子一隻手機讓孩子玩手機遊戲,然後他自己戴著耳機打電腦遊戲。父子兩人空間距離不足1米,卻可以一整晚不說話,埋頭各玩各的遊戲。這位父親,別說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就連分心照顧孩子都做不到。
如果你在陪伴孩子的時間裏總是心不在焉,不願意體會陪伴孩子的快樂,那麼這樣的陪伴就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一次地讓他失望,也許有一天,他也會把你拒於心門之外。
父母們,放下手機,放下自己的心事,多和孩子快樂互動吧。坐下來和孩子一起做一次手工;拿起筆和孩子一起畫一張全家福;走出門和孩子一起尋找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葉;陪孩子看他最喜愛的動畫片,與他一起笑得人仰馬翻;緊緊擁抱孩子,用你溫暖的懷抱、溫柔的語調,帶給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為他的生命增添一抹明亮輕快的底色。
陪伴孩子不是約束孩子。
有效陪伴,應以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以孩子的需求為導向,盡力引導他的需求向良性結果發展,而不要一味限製他的愛好,強行要求他執行父母的決定。
如果孩子喜歡畫畫,無論有沒有天賦,我們都可以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畫。如果孩子喜歡看書,我們可以陪孩子去書店挑選適合他的書,然後與他一起閱讀。如果孩子喜歡玩遊戲,我們可以選擇有益身心健康的遊戲,陪孩子一起玩。
陪孩子玩的時候,不妨讓孩子控製整個活動進程。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出玩耍內容的建議,提供多種選擇讓孩子挑選;年齡較大的孩子則讓他們結伴,在父母的帶領下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多尊重孩子的意見,玩什麼和怎麼玩都讓孩子選擇,策劃活動,包括去哪裏、看什麼、吃什麼等。父母隻需要給予孩子鼓勵、建議和必要的支持。
有些父母,幾乎所有陪伴孩子的時間都在教育他“好好學習別貪玩”。從孩子兩歲開始就忙著教孩子認字、數學、英語,卻限製他玩玩具的時間;陪孩子上無數的興趣班,卻不允許他痛快地在草地上打滾;給孩子買許多書,卻不引導他欣賞故事的美妙,而是像考試一樣規定孩子必須複述出情節……這些行為嚴重違反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隻會大大束縛孩子的活力,讓孩子無比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