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遇
我長這麼大,第一次見到,長的這麼白的人,白的仿佛與周身的一切連結在一塊兒似的。就像是媽媽規定我每天隻能吃一塊兒的鮮奶布丁。真的漂亮極了。
——童晏
童晏第一次見到路晉,是在那個每天播天氣預報時,穿的很漂亮的阿姨都告訴大家“今年是十年以來最冷冬天”的時候。全程下來,這是童晏唯一能夠聽懂的。童晏很清晰的記得,自己小小的身子懶散的歪倒在爸爸的身上,跟爸爸一同擠在並不寬敞的沙發裏,眯眼看著電視屏幕中大片大片的水藍色,忽明忽暗的印在臉上。在並不明亮的燈光下,突兀的有些刺眼。
童晏看不懂,她也並不想要看懂。可是她知道爸爸很喜歡。而童晏也總是會在這個時候回過頭,看向爸爸因為這樣寒冷的冬天而不自覺蹙起的眉頭,透過爸爸習慣性蓋在自己腦袋上的大手,望著爸爸略覺粗糙的麵龐在電視機的映照之下隱約顯現出麵上皺紋的模樣兒。然後,自顧自的笑開。
這很有意思。
這是童晏唯一感興趣的。或許在童晏看來,此時此刻爸爸所關注的東西並不會比爺爺每天在電視裏咿咿呀呀聽的津津有味的京劇好看到哪裏去。更比不及她所喜歡的動畫片。而就像童晏在看動畫片——被逗得彎了眼角時,爸爸的不理解一樣。可是他們都很喜歡。很盲目的。
隻不過童晏很清楚的知道,他們唯一的不同是,童晏自個兒從來不會拉著大人,要求他們任何一個人陪她一起看動畫片,因為童晏知道他們並不喜歡;而爸爸和爺爺卻總是固執的喜歡在看電視的的時候拉過童晏抱在自己的懷裏。不管童晏喜不喜歡。那個時候的童晏並不明白大人們的心思。童晏沒功夫去想,因為童晏知道這跟她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晏晏,你應該學會關心一些除了動畫片和幼兒園以外的東西。”有時候爸爸會在無意間低下頭看向自己懷中的童晏,很認真的看著她,根本不像是在跟一個孩子說話。
童爸爸很習慣的去灌輸童晏一些並不符合她年齡、可自己卻覺得需要的東西。在這個家裏,隻有童爸爸才不會覺得自己的女兒是個孩子。而或許就連童爸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剛剛過完六歲生日的女兒關心這些有什麼用處。更何況她根本看不懂。
“好的爸爸,我知道。”孩子特有的娃娃音。許是因為躺在爸爸的懷裏太久,似乎也有些犯困,糯糯得語氣絲毫不會顯示出此時此刻童晏的“不讚同”。
“好”、“好吧”、“可以”、“沒問題”。這在童晏的字典中,這幾個詞似乎早已形成了對於她來說既定式的回答。童晏經常會用這些她很順嘴的詞語來回答每一個人對她提出的建議。這個孩子好像並不太喜歡去表達自己所想要的,或許她知道,即便自己說了,也不一定會得到絲毫的讚同。所有人都覺得她隻是個孩子。孩子而已。
除了爸爸。
六歲的童晏對於那一年冬天的記憶很少,隻是印象中很清晰的輪廓刻劃著,看完天氣預報的爸爸,在關掉電視之後一定會拉著童晏的小手走進廚房告訴正在忙碌的媽媽,明天給童晏的衣服穿的再多一些。幾乎是每天。
不知道是不是每位爸爸都是這樣,童爸爸總是杞人憂天的讓已經穿了很多的童晏再穿多一些,生怕出門上學的女兒在外冷了分毫。盡管此時此刻,童晏的小手正在用爸爸幾乎感覺不到的力量輕微的拉扯著,以表達自己的難得顯現出的不滿。而在對待孩子穿衣冷暖方麵向來都是盲目聽從爸爸意思的媽媽,又會在第二天哄著童晏再套上一件昨天她翻箱倒櫃找出來的毛線衣。厚實的很。
這個時候上了幼兒園的童晏,早已經有了很清楚的喜好和厭惡。她很討厭這樣穿衣服。尤其是早晨匆匆忙忙、而她又困得厲害的時候。特別討厭。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直到長大之後的童晏都很討厭那種棉毛衫和羊毛衫黏貼著套在身上的觸感,特別是在自己能夠清晰的感覺到棉毛衫緊貼在身上的時候。這會讓童晏覺得每一個關節都跟著不舒服。或許這是一種習慣,因為第一次討厭的記憶,而永久被冠上“不願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