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旁觀者——我(1 / 3)

他的這些資本在桃花麵前好像不起作用。他幾次都按時活明說過,要把桃花帶出山裏,帶到外麵去,幫她找個好工作。可桃花卻對他待理不理的。桃花越是這樣,他顯得越猴急。他給袁樹人說,要是能和桃花好一回,天下的女人他一個都不會再沾了。袁樹人聽得非常吃驚,肉臉上滿是詫異的表情,他說,人的區別不在表麵,而在細微之處。他隻對細微的地方感興趣。他不會拍攝一大片的油菜花,也不會拍攝一樹的桃花,他把鏡頭放得很近很近,拍攝一個花芽、一個花苞,一朵花,一朵花的花蕊、花粉,花蕊上站著的一隻蜜蜂,一隻蝴蝶,一個蟲子。他說,人眼能看到的東西,應該用眼睛去看,沒必要用相機去拍,相機要拍的是人眼看不到的東西,看不清的東西。攝影就是要從事物的裏麵挖掘出美的東西來。他也拍攝人,但隻是拍攝人的一雙手,一雙腳,一對眼睛。他尤其對人的眼睛情有獨鍾,拍過無數的眼睛,無數種眼神。他有一組片子,全是眼睛,參展回來,就在他的工作室裏掛著。每次去他的工作室,站起來說話,坐下喝茶,都好像被那些眼睛盯著,被那些眼睛窺視著,渾身不自在。他卻認為,美就在那裏麵。攝影就是把美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麵上去。袁樹人說,桃花最美的地方就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神中有一種純淨和欲望並存的東西,就像花的雄蕊和雌蕊,無法分開,相得益彰。袁樹人說這樣的話,我完全理解。他也是個純淨和欲望並存的人。他的攝影作品非常幹淨,幾乎是唯美。單看他的片子,你會認為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他做攝影,卻完全是為了掙錢,掙名。他熱衷於參加各種各樣的展覽、評獎,熱衷於發表片子,賣出片子,以影養影,以影養家,以影致富,以影出頭。他樂此不疲,也如魚得水,活得很滋潤,頭臉脖子都肉呼呼的,短頭發下麵的頭皮都透著光。

我們幾個人幾乎有些格格不入,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成為“色友”,沒有影響我們結伴來看桃花、拍桃花。當然了,我們說的桃花,是雙指的,一是指桃花源的桃花,一是指桃花姑娘。

說起來,我們和桃花源,和桃花姑娘,還是很有些淵源的。可以說,桃花源、桃花姑娘都是我們發現的,準確地說,是我們的照相機鏡頭發現的。

搞外拍,搞風景攝影的都知道,照相機普及了,攝影資源和其他資源一樣,幾乎被人占光了,糟蹋精光了。現在要發現一處絕美的風景,一處人還沒有涉足的領地,是多麼困難。前些年往新疆、西藏、雲南、貴州跑,還能拍到些新鮮的東西。這些年,新疆西藏的片子堆積如山了,搞攝影的恨不得跑到月亮上去。我們也一樣,開上車,滿世界地跑,哪裏山大,哪裏溝深,就往哪裏跑。能找到桃花源,碰上桃花姑娘完全是完全是望外之喜。董老、劉長江、袁樹人幾個眾口一詞:那是有緣。

他的這些資本在桃花麵前好像不起作用。他幾次都按時活明說過,要把桃花帶出山裏,帶到外麵去,幫她找個好工作。可桃花卻對他待理不理的。桃花越是這樣,他顯得越猴急。他給袁樹人說,要是能和桃花好一回,天下的女人他一個都不會再沾了。袁樹人聽得非常吃驚,肉臉上滿是詫異的表情,他說,人的區別不在表麵,而在細微之處。他隻對細微的地方感興趣。他不會拍攝一大片的油菜花,也不會拍攝一樹的桃花,他把鏡頭放得很近很近,拍攝一個花芽、一個花苞,一朵花,一朵花的花蕊、花粉,花蕊上站著的一隻蜜蜂,一隻蝴蝶,一個蟲子。他說,人眼能看到的東西,應該用眼睛去看,沒必要用相機去拍,相機要拍的是人眼看不到的東西,看不清的東西。攝影就是要從事物的裏麵挖掘出美的東西來。他也拍攝人,但隻是拍攝人的一雙手,一雙腳,一對眼睛。他尤其對人的眼睛情有獨鍾,拍過無數的眼睛,無數種眼神。他有一組片子,全是眼睛,參展回來,就在他的工作室裏掛著。每次去他的工作室,站起來說話,坐下喝茶,都好像被那些眼睛盯著,被那些眼睛窺視著,渾身不自在。他卻認為,美就在那裏麵。攝影就是把美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麵上去。袁樹人說,桃花最美的地方就是她的眼睛,她的眼神中有一種純淨和欲望並存的東西,就像花的雄蕊和雌蕊,無法分開,相得益彰。袁樹人說這樣的話,我完全理解。他也是個純淨和欲望並存的人。他的攝影作品非常幹淨,幾乎是唯美。單看他的片子,你會認為他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但他做攝影,卻完全是為了掙錢,掙名。他熱衷於參加各種各樣的展覽、評獎,熱衷於發表片子,賣出片子,以影養影,以影養家,以影致富,以影出頭。他樂此不疲,也如魚得水,活得很滋潤,頭臉脖子都肉呼呼的,短頭發下麵的頭皮都透著光。

我們幾個人幾乎有些格格不入,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們成為“色友”,沒有影響我們結伴來看桃花、拍桃花。當然了,我們說的桃花,是雙指的,一是指桃花源的桃花,一是指桃花姑娘。

說起來,我們和桃花源,和桃花姑娘,還是很有些淵源的。可以說,桃花源、桃花姑娘都是我們發現的,準確地說,是我們的照相機鏡頭發現的。

搞外拍,搞風景攝影的都知道,照相機普及了,攝影資源和其他資源一樣,幾乎被人占光了,糟蹋精光了。現在要發現一處絕美的風景,一處人還沒有涉足的領地,是多麼困難。前些年往新疆、西藏、雲南、貴州跑,還能拍到些新鮮的東西。這些年,新疆西藏的片子堆積如山了,搞攝影的恨不得跑到月亮上去。我們也一樣,開上車,滿世界地跑,哪裏山大,哪裏溝深,就往哪裏跑。能找到桃花源,碰上桃花姑娘完全是完全是望外之喜。董老、劉長江、袁樹人幾個眾口一詞:那是有緣。

那地方很小,潛在幾麵山中,像魚隱身在水裏。我們發現它,應該說是我的鏡頭捕捉到它時(我們已經習慣了發現、捕捉這樣一些詞語,其實它一直就那樣存在的,一直都在那裏),桃花源還不是旅遊區,滿山滿窪的桃樹就是當地人的果園。村子裏的果園並不是前些年大搞果園經濟的時候才搞出來的,而是古已有之。村裏最老的人都說不上是從啥時候開始種桃樹的。有幾百上千年了吧,他們說。村裏能種糧食的地很少,靠的就是兩樣,打獵和種果,男人打獵,女人種果。後來,打獵被禁止了,男女都一起種果。村名也很奇怪,叫蟠桃村,因為村頭有一棵虯曲的大蟠桃樹。還有的說,原來叫盤古村,老人們傳下的村名叫盤古村。村裏人的姓氏也古老,有姬、薑、禹、狄四大姓,還有幾個怪怪的小姓。村裏有幾十戶人家,散居在一個狹長的山灣裏。石牆木頂的房子,顯得簡陋而古樸,形製和外麵見過的也不一樣,顯得很有些年頭,很有些故事,散發出醇厚的風情。這些房子隱在一大片的花海之中,稍遠些,幾乎看不見,隻看見樹和花。正是桃樹開花的時候,遠看是無數的色塊,一大片白,一大片粉、一大片紅、一大片黃的,各種顏色參差錯落,互相映襯,既有油畫的那種飽滿和絢爛,又有國畫的那種灩洇和浸染。隨意地端起照相機,取景器裏就是奇妙的構圖,絕美的風景。近看是一顆顆花樹,姿態各異,繁花喧鬧,白的如雲,粉的像霞,紅的似火,有一種野丁香,長在桃樹園子周圍,開著黃色的花。比油菜花的顏色還要眩黃。還有一種叫馬蓮的小野花,鋪滿了果園的地,花色非常奇異,紫中泛藍,藍中透黑,妖冶如魅。我們恍惚進入了桃花源,照相機對著遠處,對著近處,對著地上,對著房子、對著樹木,對著人,哢嚓、哢嚓地按個不停。每個人找喜歡的拍攝點,不住地拍。膠卷拍光了,換用數碼機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