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間諜衛星:美國的報紙關注點在於有一名人質是美國籍,並沒有過多事件本身的報道,對劫匪殺害人質和警察殺死劫持者卻做了很大篇幅的報道。
網友劉姥姥:誰都關心的始終都是跟自己相關的事件,不是他們國家的人,他們當然就不關心了。國家製度不同,關注點不同。
網友抗戰:鬼子們關注的是中國的人權、法製,這些東西,專門找我們的陰暗麵做文章。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網友末班車:據說那個美國人隻受了傷。
網友咖啡屋:應該把那個美國鬼子打死才對。跑到中國來幹啥?
網友雪鬆:美國人也是人,也是受害者。
網友“JoRamerSrF.”說:每個人都是劫持事件的受害者,不管是喪失親人的家庭還是我們所有每一個人。這起事件是對警方和當地政府的挑戰,更是對全人類的挑戰。我們必須學會去接受或麵對因我們每一個錯誤的行為都可能引發的悲劇。相反,如果我們多行善事,則自然會有善果。我們應該重新樹立相互間的信任和義務,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是共生的。
還有些人認為,網絡也是推波助瀾者,炒作事件,綁架民意,也要承擔責任。
網友隆冬:互聯網輿論已對中國社會的表層情緒有一定導向性影響,它常常能決定一個具體事件的演進過程和方向,“小事變大”、“好事變壞”現象時常出現。
網友咪咪:現在的憤憤門太多了,不是左憤就是右憤。
網友大兵一個:不管所謂的左憤也好,右憤也罷,首先他是一個中國人,他在關心這個國家的現在與未來,他在憂慮中華民族的命運,此為懷天下之心,而非為一人之得失計較,我們應該給予理解與支持。也就是說,平等、客觀、公正地對待他們,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情。
網友風一樣自由:網友之爭,口無遮攔,狂言無忌者眾,這與個人的經曆與修身是有關係。換句話說,隻有經曆、迷惑、思考、總結,才能能對一些係統的問題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單純靠喊口號就能蠱惑人心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那麼,對待網上的一些極端的言論,我們要以客觀的心態去對待,把這種有危害的影響力降到最小,淡化,才是正道。
網友七十古稀:毛澤東同誌認為“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鄧小平也說過“七嘴八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
網友雪鬆:“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網友長江水: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重要方式。
網友象牙塔:公民對公共事務充分、自由地表達意見,是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不但是國家政治文明的體現,也是社會包容的標誌。保障公民的表達權是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徑。網絡提供了公民表達的渠道,允許公民自由地表達意見,確保廣泛的信息網絡暢通,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盡可能地保證了政府作為的確是群眾所需。如何製約權力,如何有效地監督政府是現代社會的重大課題,以社會製約權力能夠有效防止權力的異化。政府應尊重公民說話的權利,讓公民在表達和參與中實現其利益訴求,讓接受監督成為政府的一種習慣。政府行為的合法性有賴於群眾的支持,尤其是在民主政治的今天,更有賴於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網絡對百姓教育和輿導,增強了公民對法律法規、政府政策的認知度,有利於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因此,公民表達及其利益訴求的實現,既是政府自覺的結果,也是群眾主動的表現,有利於增加公眾與政府的合作,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府當務之急是正視公民民主訴求,開拓民主表達的渠道,建立健全民主參與的機製,讓公民“說話”更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