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文茂與朱相臣(1 / 3)

甲:當然了,人跟人就是不一樣。(蘇先生並不與長者抬杠,而是對質疑加以解釋,始終準確把握著人物定位)

……

甲:有一部“蘇批”的看過嗎?

乙:什麼批?

甲:“蘇批三國”呀!

乙:蘇批?

甲:就是蘇文茂先生批的“三國”!

乙:沒有!您說這日本人批的“三國”呀?沒看過!(故意曲解人物姓名的尊稱,表示出不屑)

甲:我告訴你“蘇文茂先生”是日本人啦?啊?

乙:您聽這人這名字這不是!

甲:不!蘇文茂先生是中國人。

乙:沒有的話!我們中國人,普通都仨字兒的名字,起碼倆字兒複姓,才四個字兒。你像這個人——蘇、文、茂、先、生,日本人名字,大多數五個字兒的多。

甲:一聽這位說話呀,就知道他沒學問。噢!您認為“蘇文茂先生”是五個字兒的名字?那就錯啦。此人姓蘇,名文茂,加“先生”兩個字,這是我們對他的尊重。

乙:啊,不是五個字兒?

甲:不是。

乙:蘇、頓號、文茂,逗號,先生,句號。(長者將青年的姓名中插以標點符號,大有戲謔的味道)

甲:好嘛,這位是標點符號的浪費者,您瞎點什麼呀?就是蘇文茂。您見過這位作者嗎?

乙:這個還活著?

甲:這叫什麼話呀?蘇文茂先生活的很健康。

乙:是啊?

甲:您想見一見嗎?

乙:哎呀,我太需要見了,我得學習學習嘛,向他!

甲:太好啦!既然你抱著這樣態度嘛,可以見一見,來來,握握手。

乙:怎麼意思?

甲:自我介紹一下啊,我就是蘇文茂。

乙:啊,閣下就是蘇先生?手有點涼呀。(看似“手有點涼呀”是對青年的關心,實際上是與上麵“這人還活著嗎”一樣的揶揄,表麵的不露聲色使韻味格外雋永)

再拿《論捧逗》來說吧,這是一段脫胎於傳統相聲《八不咧》的節目。蘇、朱版本一改傳統結尾格調不甚高雅的弊病,而是以“再有三年,你就趕上我了”對輕視搭檔的逗哏演員進行諷刺,提高了作品的文學性。以捧逗爭哏的醉翁之意揭露諷刺輕視別人的小人物,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雋永。蘇先生並沒有刻意讓包袱笑料在自己這一方抖出,而是充分發揮朱先生的冷麵幽默,在“老叟”對“頑童”的譏刺中抖響包袱。如:

甲:你不就是老一套嗎?有什麼新鮮的。

乙:噢,合算我說了這麼些年相聲,就會一句“別挨罵了”。

甲:那可不。捧哏的還有什麼了不起的。

乙:有什麼了不起的,咱倆這場相聲就好比一隻船,你是那個撥船的,我是那個掌舵的,我叫你往哪兒走,你就得往哪兒走,沒有我這個掌舵的,你就打轉悠去吧。(這裏朱先生以長者的姿態對逗哏予以批評)

甲:你這個例子舉得很恰當,咱們這場相聲好比是一隻船,我是那個撥船的,你是那個掌舵的。

甲:當然了,人跟人就是不一樣。(蘇先生並不與長者抬杠,而是對質疑加以解釋,始終準確把握著人物定位)

……

甲:有一部“蘇批”的看過嗎?

乙:什麼批?

甲:“蘇批三國”呀!

乙:蘇批?

甲:就是蘇文茂先生批的“三國”!

乙:沒有!您說這日本人批的“三國”呀?沒看過!(故意曲解人物姓名的尊稱,表示出不屑)

甲:我告訴你“蘇文茂先生”是日本人啦?啊?

乙:您聽這人這名字這不是!

甲:不!蘇文茂先生是中國人。

乙:沒有的話!我們中國人,普通都仨字兒的名字,起碼倆字兒複姓,才四個字兒。你像這個人——蘇、文、茂、先、生,日本人名字,大多數五個字兒的多。

甲:一聽這位說話呀,就知道他沒學問。噢!您認為“蘇文茂先生”是五個字兒的名字?那就錯啦。此人姓蘇,名文茂,加“先生”兩個字,這是我們對他的尊重。

乙:啊,不是五個字兒?

甲:不是。

乙:蘇、頓號、文茂,逗號,先生,句號。(長者將青年的姓名中插以標點符號,大有戲謔的味道)

甲:好嘛,這位是標點符號的浪費者,您瞎點什麼呀?就是蘇文茂。您見過這位作者嗎?

乙:這個還活著?

甲:這叫什麼話呀?蘇文茂先生活的很健康。

乙: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