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農家書屋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工程,也是黨中央在“十一五”期間實施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是縮小城鄉文化差距、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平台。工程於2005年在甘肅、貴州等西部地區試點,2007年納入黨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全國廣大農村全麵推開,受到了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群眾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截至2012年8月底,農家書屋已覆蓋全國具備條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農家書屋村村有”的任務。全國共建成達到統一規定標準的農家書屋600449家,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還帶動了社區書屋、職工書屋、農民工書屋、連隊書屋的建設。到目前為止,基層書屋已達到9萬多家,緩解了基層群眾讀書難、看報難的矛盾,標誌著覆蓋全國農村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建成,開創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新局麵,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成為培育有文化、講文明、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有效載體,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但是,在農家書屋的建設實踐中,也麵臨著一些問題,如采購配送的圖書資料和鄉村對圖書的實際需求不能有效地結合,致使借閱率不高;資金短缺致使服務運行艱難;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機製和政策評估體係,持續效果和發展的長久生命力難以保證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加以解決。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自身從事圖書館工作的實踐,從農家書屋管理的最基礎知識談起,立足於農家書屋管理的實際,對農家書屋建設必備的條件、管理員必備的常識、農家書屋的業務工作、農家書屋的分析與展望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意見》正式出台,《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把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城鄉規劃。要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三農”內容,完善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更新工作,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推進總分館製建設,加強對農家書屋的統籌管理,實現農村、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這無疑為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方向。因此,作為文化工作者,我們應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良好機遇,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使文化惠民工程蘊涵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和利用。相信在黨和政府重視和關懷下,在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關心農家書屋的建設與發展,繼續深化對農家書屋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使我國農家書屋的建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