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的作用和意義(2 / 3)

目前,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農家書屋作為新形式的農村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信息資源服務於農村信息化建設,並通過因特網的接入端口,使農村和外界信息世界相聯係。因此,農家書屋會對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促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一個知識快速增長的時代。在19世紀初,人類的知識還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但到了20世紀初,這一速度變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紀80年代,人類的知識每三年翻一番。而到20世紀末,人類文明發展的前4900年所積累的文獻資料還沒有現在1年的文獻資料多。進入21世紀,知識老化速度不斷加快,知識在經濟、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為了適應社會,勝任自己的工作,人們延長了自己的學習時間,也有人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口號。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重創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全麵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在新時期,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對於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新形式農村圖書館的農家書屋是農民讀書學文化最方便的地方,是宣傳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也是宣傳黨和國家政策方針、法律法規和社會風尚的重要場所。

農家書屋具有較豐富的信息資源,通過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導農民群眾多讀書、讀好書,強化農民的道德意識和法製觀念,使農民在自律和他律中規範自己的行為,自覺維護農村的穩定,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智力保證。

1.農家書屋能夠改善農民的讀書條件,有利於培養新型農民

從現實情況看,農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是農村文化事業最薄弱的環節,農民看書難、買書難、借書難的問題相當突出,廣大農民迫切需要依靠科學文化知識改變命運。因此,農家書屋要建在最基層,並且免費為農民提供看書、讀報的條件,從而拉近科學文化知識與農民的距離,使廣大農民群眾足不出村就可以了解到很多新的文化科學知識。由此可見,農家書屋工程可以解決農民看書難、借書難的問題,是培養新型農民、建設新農村的重要途徑。

新型農民是相對於傳統農民而言。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養成了中國農民這樣一些特點:勤勞、樸實、忍辱負重、逆來順受、保守與短視、拒絕冒險、散漫、缺乏組織性等,這與市場經濟、現代化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改變傳統落後的觀念,培養新型農民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尚未建立農家書屋的鄉村,農民群眾都希望盡快把農家書屋建起來並長期堅持下去;已建有農家書屋地方的村民,也希望農家書屋能更多地補充、更新圖書,讓他們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一代“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有望在農家書屋的書香熏陶下茁壯成長。

2.農家書屋有利於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

書籍、報刊、電影、電視是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載體,對農民群眾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和科學文化素質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是農民群眾應當享有的基本文化權益。農家書屋能為農民提供優秀的影視作品和各種文學作品,以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陣地,改造落後文化,抵製腐朽文化,滿足廣大農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農家書屋如同村民共有的書房,為廣大農村帶來了書香氣息,提升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品位,把農民由牌桌、麻將桌拉向了書桌,有力地推動了文明村風建設。

可以說,農家書屋工程的實施是現階段政府以最少的投入改變農村文化生活麵貌,破解農村文化“四難”問題的重要舉措,為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找到一個突破口。在農家書屋的實施過程中,這種成功例子有許多:江蘇省楊舍鎮南莊村農家書屋位於楊舍鎮南城農民集中居住區,小區占地麵積2.226平方公裏,有600多農戶,3000餘人,小區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河道貫穿流通,極具江南水鄉特色。2007年建成了村農家書屋,平均日接待讀者和觀眾達80人次以上,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真正成為“書迷的大書房、戲迷的小樂園”。

南莊村農家書屋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和全心全意為小區農民服務的理念,注重農家書屋長效管理和管理員隊伍建設,製定並出台了農家書屋各功能室的管理製度和管理職責,添置了涉及農業、農民、農村“三農”有關的圖書,現有圖書22大類1萬餘冊,同時還以每年不低於50%的數量進行更新。在共享工程建設上,還專門設立了信息查閱室,配備電腦8台,與市圖書館實行了圖書借閱、資源共享對接,免費向村民開放。同時改擴建了文化資源播放室,麵積100餘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人觀看。麵向社會公開招聘了3名大學生村官為管理員,盡可能地根據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做到人盡其才,各司其職。注重再培養和再教育,積極安排他們參加管理員培訓班學習,為農家書屋管好、用好打下基礎。南莊村農家書屋自開放以來一直實行全免費、全開放式的借閱管理模式,通過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方式,為讀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

3.農家書屋有利於提高農民素質和文化教育水平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關鍵在教育。教育就是利用各種知識信息資源,使人們的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和提高。教育是實現觀念更新、知識更新的重要手段,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農村地區由於教育水平低,打架鬥毆現象較為嚴重,並且在目前我國的犯罪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包括在外打工人口)。因此,農家書屋裏豐富的信息資源對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實現農村奔小康目標有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