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船寬大的後甲板上,整整齊齊排著五花八門的車輛,像是在搞工程機械展。
十八輛“依法”(ifa)大卡車緊靠船尾,白色塗裝,如果不是巨大的nb電氣藍色logo,很容易被誤認為聯合國的維和車輛。看上去煥然一新,走進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它們都是舊的。
這家夥國內有,從60年代就開始從東德進口,80年代大量進口的是其w50係列,沒十萬輛也有五萬輛。後來甚至仿製了一款重型柴油動力卡車,叫做“黃河”。
在部隊時它是團裏的主要運輸車輛,陳正淮再熟悉不過,4缸發動機、150匹馬力,雙渦輪增壓、油氣混合刹車,後輪差速鎖,排氣製動,百公裏油耗僅16升……皮實耐用,質量比“解放”強多了。就是樣子太醜,像是一張被打腫的胖臉,粗糙笨重,噪音大得像坦克。
章程對它也不陌生,母親吳秀蘭工作的區供電局就有一輛。
小時候常打著幫司機洗車的幌子在周圍轉悠,司機師傅高興了,可以爬上去坐一會兒。
發動機在駕駛員和副駕駛中間,上麵蒙再一層人造革,很高、很別扭。啟動鍵是一個黑色的按扭,在左膝蓋位置。一按,整個車都跟著晃悠起來,然後一陣黑煙,車就嚎叫著發動了。記得有年冬天特別冷,要點個火盆放在發動機底下烤,否則拉不著。
“這些是第二次補給時在庫克斯港裝船的,當時一共二十六輛。考慮到車已停產。沒有現成的零配件可以采購。幹脆把車況較差的拆了。經過小夥子們近一個月努力,終於拚湊出這十八輛。你放心,所有發動機和關鍵零配件都檢查過,用一年沒任何問題。”
霍爾船隊共有三個團隊,以霍爾博士為首的船舶團隊負責對三條破船進行改裝,比如加裝更多床位用於住宿,擴建廚房和冷庫等設施,安裝海水淡化設備和發電設備等等。
前東德勝利航運公司資深船長赫茲先生和他的老夥計們負責航行。一萬多公裏航程,要戰勝多少驚濤駭浪,用一條老掉牙的破船把兩條吃水如此淺的平底保姆船從德國拖到這裏並不容易。
眼前這位伯納德工程師的團隊最龐大,最為忙碌。
既要協助霍爾博士改裝,又要幫赫茲船長修理三條破船航行期間不斷出現的各種小毛病,同時還不能耽誤“渦噴消防坦克”改裝,不能耽誤消防、工程和運輸車輛的檢修及塗裝。
這些卡車都是托管局處理的廢棄物資,連閑置物資都算不上,三文不值二文錢買回來,拚拚湊湊又可以上路。雖然隻能使用一兩年。但一兩年時間足夠了,到時候有人願買就賣。沒人願買就扔,一點都不心疼。
章程滿意到極點,緊握著他的手說:“辛苦了,伯納德先生,看到它們像新的一樣,我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您不能修的。”
“章,這是我的工作,”伯納德工程師抽出粗糙的大手,一臉不好意思地說:“事實上修這些車實在算不上什麼,畢竟博士提供了我們所需要的全部工具,其中包括先進的數控機床,這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前東德的計劃經濟太死板,買汽車難,買零配件更難,以至於許多車主不得不在餐桌上用最簡單的工具自己加工。
ub162—1型挖掘機,三人高的推土機,“依法”變型出來的消防車、吊車和房車,一台接著一台,幾乎占據整個後甲板。走到後甲板與上層建築結合部,才能看見剛完成最後塗裝的“渦噴消防坦克”。
不錯,非常不錯!
六台渦噴發動機像安裝在米格21上一樣,裹著一層耐高溫的鋁蒙皮。鉚釘打磨得很光滑,一點毛刺都沒有。一樣被塗裝成白色,上麵也有nb電氣的藍色logo。安裝得天衣無縫,看上去很自然,不像臨時拚湊出來的破爛貨。
章程爬進操縱室,像個好奇的孩子左看看右摸摸,隨後拉開防彈玻璃窗,不無好奇地問:“伯納德先生,還有一台呢?”
“三個底盤,隻能裝六台發動機,另一台加裝在帶有千斤頂的卡車上,我們在地中海試驗過,功率雖然小一點,但使用起來沒任何問題。”
“這麼說我們有四台渦噴消防設備,可以同時對付四口油井?”
“不,”伯納德工程師搖頭笑道:“章,我想你已經很久沒跟博士聯係了,他召集的滅火和井噴控製專家認為,並非每口起火油井都需要出動渦噴消防車。隻要有水源,隻要能把輸油管道利用上,隻要有足夠經驗豐富的人手,我們現有設備可以同時對付十口甚至十口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