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手筆(1 / 2)

尚未正式停戰,英國首相梅傑便親赴科威特給本國企業爭取最大利益,成為戰爭爆發後第一位訪科的政府首腦。

巴黎方麵的口號是:“法國不能落後!”

法國政府不僅將重建委員會代表請到巴黎,甚至由外貿部長親自率領“重建工作組”趕赴科威特。

兩德剛統一,東德那麼大一個爛攤子要收拾,科爾政府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和精力像他們一樣赤膊上陣搶訂單?

西德企業和協會一時間怨聲載道,以至於連德國最具影響力,也是歐洲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圖片報》都以“德國公司已在為政府外交上的模糊立場付出代價”為題,大肆抨擊科爾政府“不作為”。

群情激奮,聯邦政府不得不拿出一些行動。

一接到環境和自然保護部長迪特裏希發回的消息,科爾總理當即要求經濟與技術部下設的聯邦外貿局,立即組織幾大康采恩和協會代表研究nb電氣提出的方案,盡可能利用滅火的機會讓德國公司擠進去。

經過一天多的激烈討論,公司計劃一下子被上升為政府行為。

征得公司第一大股東兼首工程師章程、歐洲區總裁丹尼爾、柏林nb實驗室主任克林斯曼博士以及nb工業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泰爾等nb電氣高管同意後,科爾總理就拿著剛研究出來的最新方案召見科威特駐德國大使。

與此同時,環境和自然保護部長迪特裏希和剛抵達科威特的德國大使頻頻求見埃米爾、首相、副首相、石油大臣和內務大臣等科威特高官。

一向以嚴謹、死板而著稱的德國人,居然聲稱可以協助科威特在四個月內把油田大火滅掉。

埃米爾不敢置信,王儲兼首相對此表示懷疑,畢竟火勢太大了。大到國內外專家幾乎異口同聲地認為至少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全滅掉。很直接地認為又是一個搶重建訂單的把戲,盡管德國政府上蹦下跳,但他們的好意並沒有引起除了副首相薩巴赫之外的科政府高官重視。

方案中多次提到nb電氣,他們已經創造了一個工程史上的奇跡,為什麼不能創造第二個?

滅火時間如果真能縮短到四個月,至少可以給科威特挽回500億美元損失,副首相薩巴赫決定見一見那位年輕的香港工程師,想知道他到底有什麼連美國專家都束手無策的好主意。

“章先生。請稍等,副首相閣下馬上就到。”

副首相不是國家元首,章程也不是外交官,所以接見地點安排在達斯曼宮而不是白楊宮。

一路走來,殘垣斷壁和密密麻麻的彈坑隨處可見,章程一邊撫摸著牆上的彈坑。一邊凝重地問:“先生,法赫德親王就是這裏為國捐軀的?”

王宮侍從微微點了下頭,沉痛地說:“是的。伊拉克入侵時,親王殿下聽說伊拉克背信棄義、大規模入侵的消息,頓時火冒萬丈,將生死置之度外,跳上車直奔王宮而來。

抵達王宮時,見已大火衝天,滾滾黑煙在王宮上空升起,正在進行激烈戰鬥。數百名王宮衛隊士兵已大部分捐軀,僅有一小隊衛兵扼守一角進行頑強抵抗。他毫不猶豫接過指揮權,帶領他的兩位兒子一起投入戰鬥。

伊拉克侵略者對這裏發動一次又一次地猛烈進攻。但法赫德親王和他的兩個兒子卻始終堅持在這裏。交戰雙方的士兵、坦克、裝甲車,隔著外麵那道圍牆展開拉鋸戰。伊軍士兵衝進來。被打出去,再衝進來,又被打出去,如此反複多次,戰鬥十分激烈。

親王的兩個兒子手持步槍,親自上火線殺敵。雙雙戰死。親王本人在激烈的戰鬥中多處受傷,最終彈藥耗盡,和兩個兒子一起倒在對麵的樓梯旁邊,這裏的保衛戰最激烈,堅守時間也最長……”

國仇家恨,侍從說到這裏再也說不下去了。連忙背過身去,生怕被客人看見他流淚。

法赫德親王令人尊敬,被人懷念,他犧牲時年僅45歲,一生獻身體育事業,是科威特奧委會主席和亞奧理事會主席,同時還擔任著國際奧委會理事和國際足協副主席。

他的死,震動了國際體壇。

國際奧委會於去年8月3日在瑞士宣布向他致哀,bj亞運會開幕式為他降半旗,國際奧委會總幹事長卡拉爾在致詞中說他的逝世是“世界體育的一個重大損失,他對亞洲體育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埃米爾一行逃亡是為國家留元氣,沒走的毅然選擇戰鬥,幾乎沒一個向伊拉克投降。

法赫德親王父子三人戰死,國防大臣謝赫.努瓦夫.艾哈邁德一直堅守在國防部大樓,指揮士兵和伊軍作戰。伊軍在坦克和飛機的配合下,頻頻發起進攻。大樓彈痕累累,千瘡百孔,四周硝煙彌漫,激戰雙方士兵的屍體到處可見在伊軍發動一次猛烈攻擊時,努瓦夫身負重傷,但仍堅持指揮戰鬥。

當守衛士兵傷亡殆盡時,伊軍終於占領了國防部。自那時起,努瓦夫就失蹤了。傳說他因負傷住進了一家醫院,也有消息說他光榮地戰死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確鑿消息。

整個抵抗伊拉克入侵的過程中,有600多個科威特人戰死,幾千人受傷。僅王室薩巴赫家族,就有6個人為國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