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曾經有一位美國總統,死後留下一座依山傍海的別墅,但是子女無力籌措稅金,最後房子被收歸公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我們又不可能把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套現並回來至香港,除非公司不打算以後在美國開展業務。”
上億美元說捐就捐,陳正淮怎麼都無法理解,忍不住提醒道:“三兒,你賺點錢容易嗎,這麼大的事還是想清楚再說。況且你們還年輕,用不著這麼早就考慮那些問題。”
“有些問題是不能拖的。”
章程笑道:“陳叔,您是不知道美國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有多高,像我這樣的每賺1oo美元,要有44美元交給美國政府。而每捐贈3美元,美國政府就會減免1美元甚至更多的稅收,同時還會免去地產稅的征繳。
更重要的是,把錢捐出去隻是慈善行為的一個開始,我可以通過一係列手段參與善款的管理,家族成員將來依然能夠繼續掌握財富的使用權。而為此設立的慈善基金,則相當於成立一個商業公司,雖然屬於非營利組織。但和公司一樣也可以經商,可以把經營的收入作為基金增值部分,可以把一部分用於各種開銷。”
陳正淮似懂非懂問:“是不是相當於把錢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
“可以這麼認為,因為我在美國的基金會成立後,資金會委托‘鑽石資本’理財,並向的為公司、為實驗室服務。不過資金的最終用途還是慈善公益,而我、夏遙和包括晴晴在內的孩子們,將來可以通過慈善年金、慈善餘款信托基金等方式,獲得穩定的現金收入。”
陳寶琳沉思了片刻,突然問道:“把錢先捐給你設立的基金會,然後再委托‘鑽石資本’理財,再借給公司經營。一部分資金用於增值,一部分資金用於慈善公益。一小部分資金給你們全家人開工資?”
“差不多,就這麼個意思。”
章程探頭看了一眼正在左太太店裏“打工”的小章晴和馬格達雷娜的兒子奧古斯特,不無得意地笑道:“我將來會像巴菲特一樣,讓孩子們參與慈善計劃,通過慈善活動教孩子們如何管理財富,並向他們灌輸慷慨給予的價值觀念。
既可以避稅,又可以贏得名聲,還可以保證孩子們一生衣食無憂。更可以通過基金會的約束機製,防止孩子們花天酒地,並通過基金會的慈善事業對他們進行品德熏陶,讓他們成為道德高尚、舉止文明、擁有地位的人,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孩子們將來有本事自己創業,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再不濟也可以參與慈善事業,受人尊敬,不會好逸惡勞,夏遙非常支持這種財富處理方式,喝了一小口豆漿笑道:“卡內基曾說過,帶著巨富死去。是一種恥辱!巴菲特和蓋茨都相信‘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則,寧願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願多給錢讓孩子去揮霍。
外國人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兒孫自有兒孫福,所以我倆想好了,一個人成立一個基金會。請專業人士打理那些個人資產。”
太前衛了,一時半會陳正淮真有些難以接受。
陳寶琳倒認為這未嚐不是一個為子孫後代作想的好主意。想了想之後低聲問:“那你們的基金會是怎麼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