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是一位副總理、一位體委主任、一位政z局委員兼市委書記、一位常務副市長,一位中國國際奧委會委員。答應他們拋頭露麵前什麼都好,但上了這條船之後就難了。畢竟人家指揮人指揮慣了,都是萬能領導,忠言逆耳,哪有那麼容易聽得見別人的意見。
盡管同樣有這方麵的擔憂,章程還是若無其事地笑道:“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我們的職業精神,看到我們的職業素養,並以此贏得他們的信任,最終達到讓他們心甘情願接受專業意見的最終目的。”
“可是離投票僅剩下兩個多月。”
“我會想辦法的,至少在贏得舉辦權這一問題上,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
與此同時,前剛正式上任的國家體委副主任陳正淮,正和bj市人民政府張副市長,中國國際奧委會何委員以及顧家大公子等“奧申委”官員在首都機場準備接機。
“香港助申委”的陣容極為強大,高達三百多人,包括要空運的攝影攝像器材和辦公設備在內,整整包了三架客機和四架貨機。所以接待規格也非常高,奧申委的幾位副部級領導幾乎都來了,警戒線外還聚集了幾十個中外媒體的記者。
張副市長回頭看了一眼維持秩序的公安幹警,不無感慨地歎道:“陳主任,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要不是‘助申委’提醒,我們這邊真出大事了。”
想當官的當不上,不想當官的還偏偏升官。
正不知道接下來該扮演什麼角色,不知道這個副部級體委主任幹多久才能辭的陳正淮,低聲問道:“張市長,什麼事?”
“bj是我們的首都,是中國的心髒和顏麵,中央領導認為第一次申辦還是應該由我們出麵更妥當,一些臨時的困難可以更好地克服,最終沒讓滬江、廣都去申辦。從申辦到現在。具體工作也大多是體委和我們做的,跟各部委和兄弟省市沒怎麼協調。”
張副市長頓了頓,一臉心有餘悸地接著道:“剛接到顧先生關於在此期間不要進行核武器試驗的提醒時,我們還認為是草木皆兵。沒想到報告遞上去之後才知道。國防科工委真有氫彈試爆計劃,而且就在下個月。”
陳正淮好奇地問:“後來呢?”
“那一爆還了得,中央首長當即叫停,所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
對顧家大公子而言,“助申委”就是他堅強的後盾,禁不住笑道:“張市長,這次來的都是全港各行各業的精英,最低學曆碩士,幾乎所有人都有三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經曆,有他們參與。我們是如虎添翼呀!”
“香港同胞這次是出大力了,來前李副總理特打過電話,要給他們接風,陳書記、王市長都會出席。”
想到體委伍主任也表示要去國際會議中心慰問,陳正淮搖頭道:“張市長。恐怕接風宴要緩一緩。下車時他們後勤組的副主管剛給我一份日程安排,並委托我與您和何委員進行溝通,因為在接下來三裏,他們打算全方位的了解奧申委的籌備情況。”
在張副市長看來,“奧申委”與“助申委”的合作,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所體現的是香港同胞心係祖國,心係奧運。至於能幫什麼忙。恐怕就章程那點國際影響力。於是大手一揮,哈哈笑道:“工作再忙也要吃飯嘛,耽誤不了他們多少時間。”
見陳正淮朝自己看來,顧公子急忙道:“張市長,您不了解章程,他就是一個工作狂。而且他們這次代表的是四百五十萬香港市民。組織了那麼多人,要花那麼多經費,他們要為香港市民負責。隨行人員中又有那麼多記者,我想他們是不會接受宴請的。”
“那怎麼辦,我都安排好了!”
“留到慶功時一起辦吧。畢竟對他們而言工作才剛剛開始。”
正如陳正淮所的一樣,章程等人下飛機後,跟奧申委的官員們寒暄了一番,就提出派六大功能組成員去“奧申委”了解情況的建議,同時邀請“奧申委”選派工作人員加入“助申委”團隊。
衣食住行人家全安排好了,不會占“奧申委”哪怕一點便宜,甚至慷慨地送出50部nb電子尚未正式推向市場,正在最後測試階段的手機,以便雙方更好的溝通和合作。
去“奧申委”的去“奧申委”,進駐國際會議中心的進駐國際會議中心。最忙碌的當屬由bnb新聞和香港兩大電視台人員構成的新聞組,十幾個技術人員在會議中心的協助下架設衛星傳輸設備,其他人員則扛著長槍短炮,分乘十幾輛麵包車滿世界的取景。
把人從香港請來了,正在西山帶孫子的d老自然不會就此不管,一直關注著國際會議中心的一舉一動。
第一沒動靜,第二還是沒動靜。
包括章程在內的所有人,似乎隻帶著耳朵,沒帶嘴巴。除了把“奧申委”的籌備資料和文件複印件,一箱一箱的往國際中心搬之外,就是向“奧申委”工作人員提各種各樣的問題,問完之後卻不發表任何意見。
老人家躺在樹蔭下的藤椅裏,搖著芭蕉扇,饒有興趣地問:“一連兩都沒動靜,明該有動作了吧?”
鄭銘一邊往杯子裏續開水,一邊笑道:“老爺子,您猜對了,明上午8點,我們這邊的委員和他們的幾個組長,在國際會議中心302會議室有個碰頭會。”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嗯,他們這種工作方式很合我口味。”
鄭銘重重點了下頭,感慨萬千地道:“老爺子,對我們來是三,對他們來卻是六!據在國際會議中心負責保衛的同誌彙報,他們是24時三班倒,資料堆得像山,幾十部國際長途從早到晚響個不停。
我還聽他們包下二層會議廳後,就在裏麵立了個大電子鍾,上麵是倒計時,精確到秒。下麵是一排電子鍾。顯示全球各大城市的時間,像拍電影似的。”
“我們的同誌去了沒有?”
“去了,一共去了三十六位,除了後勤之外。他們一共分六個組,我們也是一個組六個人,三班倒,每班兩個。”
老人家滿意的點點頭,接過茶杯問:“我們那位朋友呢?他都在幹什麼?”
“他很敬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兩一直呆在辦公區,要麼在二層聽各組彙報,要麼去設在303會議室的策略組開會。連他自己掏錢開的房間都沒回,吃在會議中心,睡也睡在會議中心。”
老人家可不認為章程是裝裝樣子,對章程那個神奇的年輕人又非常好奇,想了想之後突然笑道:“明陪我去參觀參觀。看他們這三都總結了點什麼,對奧申委的工作都有些什麼建議。”
“好的,我這就去安排。”
“先不要通知,去了再。”
為體現對“助申委”的重視,第二一早,李副總理、bj市委陳書記、體委伍主任、張副市長、奧委會魏秘書長、和陳正淮等“奧申委”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十幾位國際冠軍委員相繼趕到國際會議中心。參加兩委的第一次正式會議。
與“奧申委”不同,不管來客的級別有多高,都不會影響到各組的正常工作。
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十幾台傳真機嗡嗡作響,擺在大廳四周的幾十台大屏幕nb未來窗彩電,依然連接著樓頂的衛星電視接收器。播放著bnb、abcn等幾十個國外電視台的新聞節目。
國際奧委會何委員暗地裏統計一下,正在接電話使用的和傳真件上顯示的共有十幾種語言,像是走進了外國語學院。
李副總理環顧了下四周,赫然發現這裏一條“開放的中國盼奧運”和“給bj一次機會,還世界一個奇跡”的標語都沒有。甚至沒有壇祈年殿加上奧運五環和“bj2000”字樣的申辦會徽。
從進門到現在,始終沒看見章程的身影,陳正淮正咬牙切齒,就見前nb電氣中國公司副總裁、現“助申委”後勤主管宋佳,抱著一疊厚厚的資料,風風火火地走到眾人麵前道:“助申委後勤組宋佳,歡迎各位領導前來指導工作,會議安排在策略組,請各位領導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