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梁啟超、陳寅恪和何炳鬆(1 / 2)

.第324章梁啟超、陳寅恪和何炳鬆

我要拍《七武士》,栗原喜三郎要拍《葵》,雖然我現在不知道他的具體的劇本內容,但是如果他要把鏡頭對準德川家康的話,那肯定就是個大場麵的電影了,畢竟不可能拍攝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的後宮生活吧,盡管他七十多歲,快到七十的時候還能生孩子。

“你們想一想,這一次慕白和栗原喜三郎反過來了,怎麼就不奇怪了。”鄭正秋直樂:“按理說,咱們中國不管是曆史還是戰爭,尤其是戰爭規模,遠遠比日本的要大,大場麵,是咱們的專利,而日本的武士電影,絕大多數都是拍的是普通武士的個人生活,ji零狗碎的,如果是慕白拍攝大場麵電影,栗原喜三郎還是拍攝他們日本人獨有的東西,一點都不奇怪,現在好了,慕白拍攝小場麵的小故事,他栗原喜三郎倒要幹一番大事業了。嗬嗬,我看呀,這場比賽,咱們贏定了。”

“哦,那裏贏定了?”看著鄭正秋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我覺得好笑。

栗原喜三郎雖然不是電影大師,但是也是在日本電影史上留了名的人物,能耐是有的,誰都不能說他的電影就拍不好。雖然曆史上,我並沒有聽說過日本電影當中有一部《葵》的電影,但是並不代表這部電影就可能不jing彩。而如今讓我為一擔心的是,《七武士》雖然厲害,但是那可是黑澤明後來的作品,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審美標準,天知道這個年代的人喜不喜歡《七武士》。

“劇本咱們就不說了,大家都看過了,慕白的這個劇本,這個故事,那是絕對的jing彩。咱們但就從個人能力上說。慕白擅長場麵調度,大場麵的戲,都拍得很好,不管是《北洋水師》還是《辛亥革命》千軍萬馬也能應付自如,現在拍個小場麵的,自然是綽綽有餘,而反觀栗原喜三郎,這家夥我回去就研究了,他拍得那些武士電影,都是小題材,的確,有些水平的,但是如此宏大的電影他是第一次,也就是說,他這一次是拍他不擅長的東西,兩者對比,不難得出結論。”鄭正秋的分析,讓眾人連連點頭。

“那也不一定,我之前不也是沒有拍過大場麵的麼。嗬嗬,既然田中義久代表的日本政fu能夠把栗原喜三郎推出來和我比賽,還是證明栗原喜三郎具有這個實力的,咱們呀,別這麼驕傲。”我笑了笑,轉臉對史量才道:“老史,幫我個忙。”

“什麼事,你盡管吩咐。”史量才很夠義氣。

“這劇本我算是寫出來了,以戰國時代為背景的。雖然具體的曆史背景很模糊,但是怎麼著也得按照曆史上的來。故事我搞定了,但是曆史考據我就不行了,比如當時的服裝,道具之類的,這東西我是個外行。既然這電影拍出來要走國際化的路線,一方麵咱們不能出現任何的硬傷,這樣會讓人笑話的,另外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中國文化的博大jing深給表現出來,可以說,這是整部電影的亮點之一。”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讓我找幾個曆史學家來,給你當顧問。”史量才一點就透。

“正是。一定要專業的!”我加重語氣。

“放心吧,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就容易了,上海有的是人才。jiāo給我了。”史量才拍了拍胸脯。

接下來,我坐下身修改劇本,這幫人也各自忙乎去了。

到了晚上,史量才來了,不單單來了,還帶了幾個我或者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

“慕白,你jiāo代的任務我算是完成了,這幾位我都給你請來了。”史量才指了指身後的幾位。

其中的一個,我是認識的,也是和我有了jiāo情的,梁啟超。老頭子一身的長衫,麵帶微笑。

後麵的幾個,我就陌生了。

寒暄了一通,坐了下來,史量才一一介紹。

“這位,是陳寅恪陳先生,剛剛從國外回來。”史量才介紹的第一個人,就讓我大跌眼鏡了。

陳寅恪!?那位堪稱一代奇才的曆史大家?!

現在的他,三十出頭,十分瘦削,帶著一個圓圓的眼睛,穿著長衫,很是儒雅。

“這位,是何炳鬆何先生,他最擅長的就是戰國秦漢的曆史。”史量才繼續介紹。

何炳鬆,這個人我是曉得的,被成為近代中國曆史大家之一,更為難得的是,他學貫中西,乃是曆史學界的一代宗師,現在的他,還不到三十歲,可謂風華正茂。

看著眼前的這三個人,我算是放心了。我不知道史量才是怎麼把他們三個找過來的,但是他們三個人當中,任何一個人過來給我當曆史顧問,都綽綽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