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領導的武裝起義二題(1 / 3)

這時還在興中會時期。據薛君度統計,興中會會員中有姓名可查的286人,廣東籍共271人,占94.75%。因此,以廣東為發難點在興中會會員中不會引起多大的爭論。同盟會成立後,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已是一個全國性的革命團體。參加同盟會籌備會的成員中,湖南、湖北籍的人數都超過了廣東籍。在那個時代,人們同自己出生的省區一般都保持著最密切的聯係。這樣,發動起義的地點問題又被重新提出來,需要作通盤的考慮。

孫中山同黃興首次見麵,就爭論了這個問題。宮崎寅藏在回憶中說:“孫和黃第一次在鳳樂園見麵,就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由於我不懂他們的話,不知道吵的是什麼問題。後來問人才知道:黃主張從長江一帶開始幹,孫則主張從廣東開始幹。”最後,他們商定:還是以兩廣作為發難的地點,並準備先取廣西作為前進的基地。

為什麼作這樣的考慮呢?它有幾個根據:第一,廣西從1902年起發生了聲勢浩大的以遊勇為主力的群眾性武裝起義,範圍遍及全省,時間延續三四年之久。這時起義雖剛被鎮壓下去,但不少起義隊伍,包括南寧地區的起義首領王和順等,退入了越南境內。他們有著強烈的反清情緒,擁有一定武力,經常向兩廣邊界地區清軍襲擊,並同當地會黨有著密切的聯係。在國內其他地區,還沒有這樣一支現成的能同它相比的衝擊力量。第二,那時郭人漳任桂林巡防營統領,蔡鍔為隨營學堂總辦,兩人都表示同情革命。譚人鳳、鄒永成等也在隨營學堂。“有這樣多的革命黨人雲集在桂林,當時革命的空氣非常緊張,自郭人漳以下無不高談革命。”黃興同郭、蔡兩人都素有交誼。此外,留日學生中的激進分子鈕永建、秦毓鎏也正在廣西龍州軍界任職。在同盟會看來,一旦武裝起義發動後,在清政權營壘內部的響應力量也數廣西最為雄厚。第三,兩廣地處邊疆,毗鄰的越南有不少華僑同情革命。從越南向兩廣運送武器和人員也比較方便。

正是從這種考慮出發,孫中山在1905年10月間南下,先後到越南西貢和新加坡建立了同盟會分會,從事籌餉活動,並在西貢發展了王和順加入同盟會。黃興在同年11月初潛入桂林郭人漳軍營中,發展郭和趙聲等加入同盟會,直接策劃軍事行動。孫中山、黃興兩人都差不多在一年後才回到日本。

這以後不久,湖南、江西邊境的萍瀏醴起義突然爆發了。直接策劃並發動這次起義的蔡紹南、魏宗銓兩人原來都不是同盟會會員。直至起義前夜,他們到上海,才經人介紹加入了同盟會,並準備啟程赴日,和同盟會本部建立聯係。正在這時,洪江會首領龔春台急信催他們回去,於是中途折回。這時當地局勢已一觸即發。盡管蔡、魏都“以軍械不足,主稍緩,以待外援”。起義還是在1906年12月自發地爆發了。所以,當起義消息傳到日本時,同盟會本部事前卻一無所知。這次起義失敗後,清方又在長江流域大肆搜捕,禹之謨、寧調元等在湖南被捕,劉靜庵、胡瑛等在湖北被捕,楊卓林、孫毓筠等在江蘇被捕。同盟會在長江中下遊的潛在力量遭到沉重的打擊,一時處於難以迅速恢複的低潮狀態。這就更加促使孫中山、黃興把他們的注意力全部傾注到華南地區去了。

這時還在興中會時期。據薛君度統計,興中會會員中有姓名可查的286人,廣東籍共271人,占94.75%。因此,以廣東為發難點在興中會會員中不會引起多大的爭論。同盟會成立後,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已是一個全國性的革命團體。參加同盟會籌備會的成員中,湖南、湖北籍的人數都超過了廣東籍。在那個時代,人們同自己出生的省區一般都保持著最密切的聯係。這樣,發動起義的地點問題又被重新提出來,需要作通盤的考慮。

孫中山同黃興首次見麵,就爭論了這個問題。宮崎寅藏在回憶中說:“孫和黃第一次在鳳樂園見麵,就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由於我不懂他們的話,不知道吵的是什麼問題。後來問人才知道:黃主張從長江一帶開始幹,孫則主張從廣東開始幹。”最後,他們商定:還是以兩廣作為發難的地點,並準備先取廣西作為前進的基地。

為什麼作這樣的考慮呢?它有幾個根據:第一,廣西從1902年起發生了聲勢浩大的以遊勇為主力的群眾性武裝起義,範圍遍及全省,時間延續三四年之久。這時起義雖剛被鎮壓下去,但不少起義隊伍,包括南寧地區的起義首領王和順等,退入了越南境內。他們有著強烈的反清情緒,擁有一定武力,經常向兩廣邊界地區清軍襲擊,並同當地會黨有著密切的聯係。在國內其他地區,還沒有這樣一支現成的能同它相比的衝擊力量。第二,那時郭人漳任桂林巡防營統領,蔡鍔為隨營學堂總辦,兩人都表示同情革命。譚人鳳、鄒永成等也在隨營學堂。“有這樣多的革命黨人雲集在桂林,當時革命的空氣非常緊張,自郭人漳以下無不高談革命。”黃興同郭、蔡兩人都素有交誼。此外,留日學生中的激進分子鈕永建、秦毓鎏也正在廣西龍州軍界任職。在同盟會看來,一旦武裝起義發動後,在清政權營壘內部的響應力量也數廣西最為雄厚。第三,兩廣地處邊疆,毗鄰的越南有不少華僑同情革命。從越南向兩廣運送武器和人員也比較方便。

正是從這種考慮出發,孫中山在1905年10月間南下,先後到越南西貢和新加坡建立了同盟會分會,從事籌餉活動,並在西貢發展了王和順加入同盟會。黃興在同年11月初潛入桂林郭人漳軍營中,發展郭和趙聲等加入同盟會,直接策劃軍事行動。孫中山、黃興兩人都差不多在一年後才回到日本。

這以後不久,湖南、江西邊境的萍瀏醴起義突然爆發了。直接策劃並發動這次起義的蔡紹南、魏宗銓兩人原來都不是同盟會會員。直至起義前夜,他們到上海,才經人介紹加入了同盟會,並準備啟程赴日,和同盟會本部建立聯係。正在這時,洪江會首領龔春台急信催他們回去,於是中途折回。這時當地局勢已一觸即發。盡管蔡、魏都“以軍械不足,主稍緩,以待外援”。起義還是在1906年12月自發地爆發了。所以,當起義消息傳到日本時,同盟會本部事前卻一無所知。這次起義失敗後,清方又在長江流域大肆搜捕,禹之謨、寧調元等在湖南被捕,劉靜庵、胡瑛等在湖北被捕,楊卓林、孫毓筠等在江蘇被捕。同盟會在長江中下遊的潛在力量遭到沉重的打擊,一時處於難以迅速恢複的低潮狀態。這就更加促使孫中山、黃興把他們的注意力全部傾注到華南地區去了。